首頁 館藏資料查詢 > 詳細資料
借閱次數:


我們的島2008

  • 點閱:120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1.
頂著海濱強風,來自美國漁獵暨野生動物保護署的藍考特博士和助理River Gates,與東海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著候鳥繫放工作。細心採集,繫上代表台灣的藍白足旗,希望逐步了解候鳥的遷徙之謎。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蔣忠祐說,透過繫放,能夠了解候鳥在整個遷徙線上,在哪裡度冬?在哪裡過境?在哪裡繁殖?掌握這些訊息,將來在研擬保育政策時,就有重要的參考依據。 國際研究候鳥遷徙,有一套足旗系統,透過不同顏色的足旗,可以看出候鳥來自哪裡。12月8日,研究人員在王公漁塭發現2隻繫有阿拉斯加足旗的黑腹濱鷸。阿拉斯加從1978年開始繫放黑腹濱鷸,在全球被發現的137筆資料中,台灣就有31筆,比例高達四分之一。 能在7500公里遠的台灣,再與自己親手繫放的候鳥相遇,藍考特博士非常歡喜。 東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來到彰化海濱度冬的黑腹濱鷸,數量高達上萬隻,這樣的族群數量已經具有國際重要性,顯示這裡是候鳥遷徙路徑中,不可或缺的溼地。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揚說,彰化的海岸,從芳苑到大城,濁水溪口以北的地方,是現在台灣最後一塊原始的最大片泥灘地,是無可替代的海岸線,擁有和其他海岸完全不一樣的生態特質。在海岸不斷水泥化的今天,原始的溼地,更是需要好好珍惜。 但是西濱快速道路,員林大排到西濱大橋的興建規劃,卻讓這裡產生危機。這段道路,原本在民國85年通過審查,當年由於種種因素,暫緩興建。因此西濱公路到了員林大排,就必須下來轉接台17線,由於行車速度快,肇事率也相當高,因而當地居民與公路局都希望西濱公路能全線貫通。 從執行面來看,沿著海濱興建道路,在土地徵收上,爭議較少。但是便宜的價格,就把海岸珍貴的價值給賣掉了。 從生態角度來看,通車後,震動、噪音、光害等,都會影響到候鳥,這些水鳥因為在潮間帶覓食,漲潮以後要飛進內陸棲息,高架道路將會截斷牠們活動的路徑,對候鳥的生活是重大衝擊。 因此,環保團體提出了變更路線的建議,希望路線往東移,通過廢耕農地。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揚表示,內陸線的規劃,離主要聚落比較近,交通上更方便,有助於活絡當地經濟,而且道路取直能減短2公里,省下9億的工程經費。 不過,官方的路線規劃,已經舉辦過多次公聽會,有七成民眾支持。對於環保團體的提議,公路局表示,如果要重新規劃路線,還需要3到5年的工作時間。為了再聽聽地方的意見,2007年12月,在芳苑舉辦了路線變更研議的說明會。 環保團體守護環境的堅持,卻反而成了眾矢之的,在民眾眼裡,變更路線宛如開路的絆腳石。說明會變成了批鬥大會,完全失去焦點。直到說明會接近尾聲,蔡嘉揚老師才終於有了發言的機會。可惜的是,會議過程中,民眾一直不了解走海堤線跟內路線的差異在哪裡,大家只是要看到通車。兩個多小時的說明會結束了,公路局匯整民眾意見後,將在2008年2月15日之前,送交環評。 開路的威脅尚未褪去,彰化溼地還有變數。不同開發案的加乘效應,也影響著這片海岸。未來,台電將在這裡蓋起一排風力發電機,再度切割候鳥的移動路徑,棲地破碎化,提高鳥類的死亡率,也逼著牠們必須重新尋找棲息地。 公路局規劃的快速道路,即將沿著這片芳苑溼地興建,然而這裡是彰化海岸最後一片原始泥灘,也是全台灣大杓鷸數量最多的一片溼地,今年有605隻大杓鷸來棲息,不過原本在北彰化的大杓鷸,數量卻持續減少。 大杓鷸數量上的變化,代表著其他溼地,已經不適合棲息,芳苑是牠們重要的度冬地,當然,還有其他生命也需要這裡。來自美國的藍考特博士一再強調,台灣海岸在東亞澳遷徙路線上,是關鍵地區之一,當道路開在這裡,伴之而來的環境變化,都是難以挽回的衝擊。 溼地不荒蕪,而是生機處處。地狹人稠的台灣,開發案一步步向海岸進逼,但是海岸還有多少土地?任何開發都會讓環境無法回復,每一個決定都關係到土地的長遠未來。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揚,希望用時間換取空間,讓時間拉長,留下讓更多人來思考這些開發案要怎麼走的空間,五年十年之後,當下一代的人有權力做決策的時候,也許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3.2007年11月26日,四隻白色巨大的身影,飛過金山鄉的上空,降落在清水濕地,經過鳥友辨認,發現是台灣少見的丹頂鶴。四隻丹頂鶴來台過冬,造成一股賞鶴風潮,許多人關心丹頂鶴的安危,並且思考物種生存棲地的問題,一場自然生態的學習課程,就在寒冷的金山濕地上,熱情的展開。
4. 西元2002年1月1日,台灣加入WTO,島內的農業發展,掀起一股巨大的全球化浪潮,過去的這些年,菸農抗議請願、高層安撫民怨,台灣百年菸業的生存,還在做最後的掙扎。但是,今年,2008年的春天,正值菸葉採收的季節,抗議的聲音不見了,也沒有人拍胸脯保證什麼,現在的菸田上,盡是光禿禿的菸梗,和一片收成後的靜謐。台灣菸業的發展,儼然已經踏入告別年代…
5.
蔚藍的澎湖群島,危機正在發生,當魚群沖上沙灘,水族陳屍海底,一場生態浩劫,毫無預警的襲浪而來。一個原本生態豐富的島嶼,這些令人哀傷的死亡圖像,究竟能夠引發人們思考什麼?
6.在台灣偏遠地區,有五百多所小學,因為學生人數不滿百人,面臨著裁併或廢校的命運,讓偏遠地區的教育,走入消失的歷史。但是,許多偏遠小校,在廢校的困境中,思考不同的教育模式,結合特有的自然生態,展開靜默的改造工程,期待在山巔海濱,走出偏遠國小的新春天。
8.如果是人或是家中的寵物生病了,人們都會非常的重視,但是在自然原野中的生活的野生動物,一旦生病卻沒有人關心,在台灣很少有獸醫鑽研野生動物的疾病,阿志則是其中之一,他就像一位動物偵探,從野生動物的一舉一動中,意外察覺了各種疾病,不論是台灣首例鼬獾感染犬瘟熱的案例,還是首次發現紅毛猩猩感染漢他病毒的案例,小小的線索,他卻找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9.填海造陸,曾經是人定勝天的象徵,人們想往大海擴張領土,發展新世界,這個人們創造出的夢想世界,是實?是虛?得到什麼?又付出什麼呢?
10.尼泊爾境內聖母峰基地營的健行路線,是全世界登山者心中的朝聖之旅。當越來越多的登山客進入喜馬拉雅,雪域已卸下它的神秘面紗。這一集帶您走出我們的島,看看觀光對高山環境與當地人的生活產生什麼衝擊,而全球暖化在喜馬拉雅山區又產生什麼樣的危機?
11.從民國91年開始,林務局著手規劃全國步道系統,呼應行政院的『2008觀光客倍增計畫』,要引領民眾前進森林,透過生態旅遊的模式, 讓民眾親身領受自然的美好。立意良善的全國步道系統,進入實際執行面,生態旅遊的願景能不能落實?配套措施夠不夠完善? 
12.1998年,我們的島開播,當時許多海岸開發案,正如火如荼的進行,於是我們的島推出再見海洋系列報導,首次透過影像,完整呈現台灣海岸的環境問題。這十年,在無數次的潮起潮落之間,台灣的海岸又產生了哪些改變呢?重返我們的島,希望回顧歷史,找出海岸的未來。
13.美國,是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但是西雅圖,卻是美國第一個達到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量標準的城市,西雅圖市長甚至串聯了全美850個城市,共同推動全美市長氣候保護協議。西雅圖如何邁向節能減碳的生態城,成為全美最適合人居的大城市,又有哪些值得台灣參考的地方?我們的島節目特別製作「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看看在這一場對抗全球暖化的城市競賽中,西雅圖的蛻變!
14.美國西北地區,是鮭魚的故鄉,近年來因為環境惡化,鮭魚也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為了拯救鮭魚,西雅圖對水污染做了許多限制,甚至開始改善都市的排水系統,這對於常常面臨淹水問題的台灣,又有什麼啟示呢?
16.美國,是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但是西雅圖,卻是美國第一個達到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量標準的城市,西雅圖市長甚至串聯了全美850個城市,共同推動全美市長氣候保護協議。西雅圖如何邁向節能減碳的生態城,成為全美最適合人居的大城市,又有哪些值得台灣參考的地方?我們的島節目特別製作「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看看在這一場對抗全球暖化的城市競賽中,西雅圖的蛻變!  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蛻變中的西雅圖    -------------------------------------------------------------------------------- 夏天到了,揮別陰雨濛濛的天氣,和煦的陽光照耀在這北緯47度、太平洋東岸的美麗海岸。放眼望去,湖面上是攸游自在的獨木舟,陸面上是穿梭自如的單車族。怎麼了,這個城市在放暑假嗎?答對了!讓汽車放暑假!
 

減碳策略一:讓汽車放暑假
 「讓你的汽車放暑假!」是今年夏天西雅圖節能減碳的新計畫,也就是說,如果你不開車而改搭大眾運輸工具或騎單車的話,西雅圖市政府將會提供最高150美元的獎金,許多商店還會提供購物優惠。在市政府的號召下,許多公司都加入了讓汽車放暑假的行列。以位在市中心的建築公司Mithum為例,為了鼓勵員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只要搭公車或渡輪上下班,一個月就有三十美金的獎勵,如果是騎單車或走路超過八次以上,也有二十美金的獎勵。
 用金錢來鼓勵還不夠,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不必開車的環境!Mithum不但有公用的單車讓員工免費使用,還有更衣室與沐浴間,讓員工可以沐浴更衣,兩百人左右的公司,就有四十個人是騎自行車上下班。像Mithun這樣的公司在西雅圖並不是特例,對於單車族的體貼在城市裡隨處可見。
 目前西雅圖有百分之三的人口是單車通勤,但市民與政府認為,這個比例顯然還不夠。2006年,西雅圖市民公投,通過了一項高達一百億台幣的交通改善計畫,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創造自行車友善的環境,它們預計在未來十年投入台幣十億左右的經費,讓西雅圖的單車道從現在的107公里增加為723公里,並且擴充自行車停車設備。西雅圖是美國第一個提出單車整體計畫的城市,未來任何道路要興建或改建,都必須同時考慮單車與行人的路權,這個被稱為「完整道路」的規畫,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將西雅圖的單車人口提升三倍,難怪市民要熱情高喊:「西雅圖是騎單車的好地方」!
減碳策略二:告別高架橋
 西雅圖的溫室氣體排放,有一半是來自汽車,為了滿足汽車的需要,快速道路與高架橋佔據了城市最重要的空間,現在,西雅圖人準備跟高架橋說再見了!
 水岸是西雅圖最浪漫的地方,也是鮭魚的棲息地,但一條水泥怪物卻大辣辣的盤據在水岸邊,震耳欲聾的噪音讓人只想趕快遠離,成為西雅圖魅力的最大殺手!2001年的大地震讓高架橋結構受損,成了危橋,拆除老舊高架橋的呼聲高漲,但替代方案是什麼?州政府計畫重建並擴大這座高架橋,市政府卻主張做地下隧道,兩相爭執之下,有人力排眾議提出第三條路—平面道路方案。
 主張這項方案的是由兩個女生組成的市民水岸聯盟,發起人Cary Moon認為,提高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將原本的車流轉移到既有的平面道路,不但省錢,還可以還給市民水岸的本來面貌。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的想法,漸漸被市民接受了。2007年,西雅圖市民針對高架道路的替代方案進行公投,結果高架道與隧道兩個案子都沒有通過,平面道路的呼聲浮上檯面,政府與市民都逐漸傾向這個經濟又環保的選擇。今年十一月,西雅圖人將再次用選票決定水岸的未來,同樣被快速道路包圍的台北縣市,是否也該解放對於水岸空間的想像呢?
減碳策略三:邁向新建築
 除了交通系統的革新,建築也是節能減碳的關鍵。在西雅圖,每一棟新的公共建築都必須達到綠建築的標準,建築師的創意也因此不斷被激發……
 2004年落成的西雅圖中央圖書館,是由曾經得過普立茲獎的建築師Rem Koolhaas所屬的團隊主導設計。Rem Koolhaas的建築設計一向以創新顛覆著稱,這個外型呈現不規則狀的奇特建築,設計概念是由五個交錯的盒子所組成,每個盒子創造了不同的空間,包括大廳、會議室、書庫、管理中心等等,而盒子與盒子之間的位移,讓視野能夠延伸到室外,光線也能自由的在室內游移。
 這棟新的圖書館比舊圖書館規模大三倍,但能源使用卻比舊圖書館更少。由玻璃與鋁架所構成的建築物外殼,有特殊的隔熱網點與通風設計。另一個省能秘訣,則在空調系統的設計,從地上排出的冷氣孔,讓冷空氣維持在人體所需的高度,熱空氣自然往上推升,讓空調更經濟有效率。
 建築師Koolhaas認為,現代的圖書館,不應該只是一座硬梆邦的藏書閣,更應該是一個各種訊息整合編排的中心,螺旋形的書庫,讓讀者更方便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籍,也讓書庫的書籍調整更彈性。落成四年以來,央圖已經成為西雅圖最受歡迎的公共空間,每天平均使用人次超過八千人。
 另外,一些社區型的圖書館,也陸續改頭換面。位於BALLARD區的分館是一棟擁有圓弧形屋頂的綠建築,它能夠保水、省能、採光的秘密都集中在這獨特的屋頂上,另外窗戶上也鑲嵌最新式的太陽能電池,供應圖書館的電力所需。這棟圖書館在2005年落成以後,閱讀人口倍增,成為家長最愛帶小朋友去的地方。
 西雅圖的圖書館之所以不斷翻新,要追溯到十年前。1998年西雅圖市民投票通過一項名為“全民圖書館”的法案,決定投注台幣60多億的經費在圖書館建設上,啟動了這一場圖書館建築革命。文化的經營與環保一樣都需要長遠的眼光,也難怪西雅圖市民的知識素養,在美國始終名列前茅。
 學校可能是實踐節能減碳最好的地方。我們搭船前往西雅圖旁的班布島,看看隱身在森林中的島木學校有什麼神奇之處……
減碳策略四:啟發的環境教育
 位於班布島的島木學校,是企業捐贈回饋環境教育的典範。主要的捐贈者Brainerd夫婦是知名電腦軟體PageMaker的設計者,他們在1998年買下了這片廣達255英畝的土地,相當於4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大小,涵蓋了森林、溼地、小溪、湖泊等生態系,還有屬不清的野生動物。設計者深知孩童是學校的主體,在當初規畫的過程中,設計團隊曾經和超過250位小朋友一起參與學校的規畫,像是漂浮在湖面上的教室、各式各樣的樹屋,這些超酷的構想,都來自小朋友的創意。主中心屋頂懸掛著120年前砍伐的巨木,圍繞92英尺長的鋸木刀片,訴說著普吉灣過去伐木的歷史。現在這裡不但是小孩子的樂園,更是很多大人實踐夢想的地方。
 教建築的老教授TOM是島木學校的義工,他說,這裡的教育理念並不是教導小朋友一些生硬的道理,而是去啟發好奇心,找到一些啟發好奇心的元素。就像這裡的建築,是環保與想像力的結合 。島木學校的每一棟建築,都是用對環境友善的方式設計,包括盡量使用當地的建材和資源回收的材料,像是回收玻璃瓶做成的瓷磚、回收優格盒子做成的洗手台、還有用麥梗做成的牆壁。教室本身不但是綠建築,也是活教材,牆壁上光影的箭頭、溫濕度的顯示,讓小朋友自動去發覺跟環境有關的線索。
 另一個關鍵,是水的處理。西雅圖地區的廢水處理後,大部分排到普吉灣,島木學校則是排放到人工溼地中。廁所的汙水經過簡單的過濾後就進入這個”植物淨化工廠”(living machine )。這三個水缸深達八英呎,可以處理170個學員的生活廢水,汙水排出後經過溼地的淨化,整個過程需要兩天半的時間。經過植物淨化後的汙水,幾乎可以達到飲用水的標準,用來灌溉和沖洗馬桶。如果說,西雅圖是美國環境意識最強的地方,島木環境教育中心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目前,西雅圖市政府的減碳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1990年排放量20%的標準,這項承諾不但得到全美850個市長的支持,也對聯邦政府產生壓力,民主黨與共和黨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也承諾這項二氧化碳減排的強制目標。
 城市已經成為對抗地球暖化的新起點!在這一場節能減碳的城市奧運賽中,西雅圖正大步地往前邁進。
17.觀光倍增、陸客來台種種政策,讓台灣在高度追求觀光發展之時,許多地區陷入開發風潮。當忽略土地的生態與安全問題,在自然山林之中,打造一座座人工樂園,這種拋根式的開發,會讓台灣走向什麼樣的新世紀。
18.2008年7月18日,當卡玫基颱風帶來的超大雨量,橫掃中南部,新聞媒體的焦點都集中在台中市區和高雄縣山區的土石流。雨過天晴之後,卻沒有人注意到,雲林沿海有個聚落還泡在水裡…
19.辛樂克颱風帶來了豪雨,讓台灣島上脆弱的地質環境,再度面臨考驗,許多地區都發生土石流的災情,有些是人為因素,有些是因為國土規畫不當,每次颱風過後,就會讓累積幾十年的老問題,一一的被顯現出來,這次我們的島節目,將從道路、橋樑、行水區利用和集水區保護四個面向,深入探討這些長期被忽視的問題。
20.鄉間,老老的三合院依偎著稻田,方便農民就近照顧作物,從稻米、蔬菜到水果,自己種自己吃,這是熟悉的農村印象,是農田與餐桌的最短距離。隨著工商業發展,大量人口聚居都市,農田與餐桌的距離拉開了,糧食展開漫長旅行。
21.藍天綠地的小黑人標誌,是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的認證標籤,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世界公平貿易日。在這一天,各地的民間團體都會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在台灣,則是首度用公平貿易論壇的方式,來促進民間團體之間的交流。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