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館藏資料查詢 > 詳細資料
借閱次數:


我們的島2007

  • 點閱:74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1.
【封面故事】豬事大集豬很笨嗎?豬只是一種食物來源嗎?認識蘭嶼豬,將顛覆你對豬的刻板印象。很多人不知道,豬其實是在靈長類之外,跟人最相近的一種動物。或許有一天,當小耳豬在醫學上被普遍應用,人們體內帶著被移植的豬心或豬肝時,大家才赫然發現,原來人與豬還真的是很相似啊……
【人與自然】和釀良酒花蓮縣吉安鄉的南華村一直以來融合了客家、閩南、原住民等三個族群在此相依。濃厚的移民色彩與當地的土地歷史緊密結合,吸引了鍾寶珠在南華村推動有機栽種,打算重新讓天皇米活起來。
【看守台灣】吉尼號油污事件 2006年12月24日清晨,一艘二萬三千噸重的散裝貨輪吉尼號,發出通報在蘇澳岸邊隔淺。面對突發的事件,險峻的海象,甚至法律的談判,在人員、物力與組織的提昇上,依舊有著改進的空間。當巨大的貨輪擱淺岸邊,重油污染海域,守望海洋的心情,不該隨著一場事件終結,而告鬆懈,永遠必須自問,在下一場環境巨災之前,我們可是做好了準備?
2.
【封面故事】與毒共存,?明人 1979年的多氯聯苯毒油事件,曾經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當年中毒的惠明學校盲生受到社會的極大關注,隨後成立的消基會也為他們進行台灣第一樁集體訴訟。近30年後,盲生們多半步入中年,他們已經成為被遺忘的一群人,有人甚至自稱為「流浪狗」。「與毒共存.惠明人」將回顧事件始末,檢視流於浮面的官方照護政策,探訪當年受到這種毒性接近世紀之毒戴奧辛侵害的盲人師生,如何掙扎求生的心路歷程。
【看守台灣】白賓山封山紀事許多人爬山,只為了享受自然、消費自然,對於自然的傷害反而更大,或許應該要重新思考,誰才是山的主人,是住在這裡的樹木、花草、動物….,而不是人【人與自然】土溝,TO GO!農村沒落,成為一種刻版印象,談論農村總是帶有些許哀愁。但是,在後壁土溝社區,這樣的感傷有點多餘,因為他們發現一種「找樂子」的學問,在這個同樣有著沒落問題的農村,用著歡樂的姿態,放開大步向前走。
3.
【封面故事】東山再起烏山頭水庫旁邊,設了一個掩埋場,它是否會污染水庫,衝擊嘉南地區兩百萬人的飲用水源?
【看守台灣】花園不見了說起花園新城,最令人羨慕的就是滿山的綠意,但是在今年一月十二日,花園新城內卻傳出了砍樹事件,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人與自然】老榕樹生病了在這裡的小朋友沒有ABCD、也沒有ㄅㄆㄇㄈ、但是對於自然都有一份好奇與關懷,說起生病的老榕樹,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
4.
【封面故事】水圳在唱歌在美濃,水透過水圳流入農田,使得美濃成為高雄最重要的穀倉,而水邊生活,也成為美濃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長記憶。透過「水圳在唱歌」的報導,讓您更深入了解,水、大地和人類,是如何在美濃平原上,找到共存共榮的相處之道。
【看守台灣】誰來幫幫水圳近年農業沒落,農村被迫轉型,過去人人會主動保護、清理的水圳,重要性不比以往,也漸漸失去光彩。水圳護岸上,出現了廢水排水管。跌水坡下,充斥著寶特瓶和塑膠罐。讓人訝異的是,連大型耕耘機,都被直接開進水圳清洗輪胎和機身。
【人與自然】國道十一號 如果有一條國家級的公路,它不是為了汽機車輛的快速便利而興建,而是只保留給徒步行走或是騎單車的人來使用,同時以兩條腿的視覺象徵,將它命名為「國道十一號」,這個聽起來很浪漫的夢想,卻來自於一種非常沉重的心情。
5.
【封面故事】再見,蝴蝶!在台灣尋找蝴蝶,是一連串的驚喜,也是沈甸甸的嘆息。土地開發、棲地破壞,蝴蝶王國光環,早已不再耀眼。蝴蝶的存在,直接反應人類開發環境的劇烈程度。如何復育蝴蝶?重建台灣生態?台北劍南路上有答案。
【看守台灣】大巨蛋的利益松菸、大巨蛋,台灣的文化體育夢,在充滿商業氣息的大巨蛋動工後,大巨蛋的利益,究竟為誰而存?
【人與自然】大自然的教室如果可以在森林中上課,相信學生們一定充滿好奇,在這片魔法森林中,就有一間非常特別的教室。
6.
【封面故事】愛憎蘇花高 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開通,台灣從此進入高速公路時代。 1987年,北二高動工興建,西部平原橫跨著一座又一座水泥長程。 2006年,北宜高速公路通車,長隧道工程取代了九彎十八拐的記憶。 2007年,蘇花高速公路箭在弦上,有人愛它,有人恨它。一場公路興建與地方發展的拉力賽,在東部開跑。
【看守台灣】想想北宜高去年六月十六日,北宜高全線通車,這條路是宜蘭永續發展的挑戰!雪山遂道正式通車前,許多宜蘭人對北宜高存著美好的想像,但通車後,觀光產業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市區塞車、擁擠的人潮、呼嘯而過的車潮、房地產炒作、逐漸消失的農田景觀...。面對北宜高,宜蘭人怎麼想?宜蘭人怎麼看?未來又該怎麼做?
7.
【封面故事】阿里山BOT風雲當阿里山BOT案浮現,大規模的國土出租與開發,究竟會為這個台灣地標,帶來何種改變?當觀光浪潮主導一切,誰還記得這個山頭,曾是生物的重要棲地,以及居民的世代家園!
【人與自然】阿寶的心願七二水災後,水土保持的議題再度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林務局從民國六十二年在梨山陸續回收126公頃超限利用地造林,而除了官方造林,最貼近土地的農民,在兼顧作物與收成的情況下,是否也可以成為土地的守護者?
【看守台灣】滅蚊計畫暖冬現象除了造成花期錯亂之外,其實也影響我們週遭的生活,像是很多人都以為登革熱是在夏季流行,但是隨著暖冬現象的持續發燒,南台灣冬季仍在進行登革熱的撲滅工作,如果未來北部的氣候不再有低溫出現,疫情是否會蔓延到北部,誰也不敢斷言。
8.
【封面故事】海田蚵農,是海的子民,大海,是他們討生活的地方。海洋雖然沒有界線,政府的管理方式是核發漁業權。老蚵農從祖先手中接下這片海,積極爭取漁業權,也只不過是,希望守住這片代代相傳的海田。
【人與自然】發現寶藏巖九十年代,新一波的移民來到寶藏巖。就像是都市邊緣生長出的特異花朵,一種莫名的魅力吸引著他們。2006年,紐約時報將寶藏巖與台北101並列為台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對照景點,吸引許多外國背包客來此探訪。寶藏巖,或許就像一幅幅的抽象畫,它沒有合理的結構,卻在歷史不經意的安排下,成為耐人尋思的風景。
【看守台灣】徘徊寶藏巖寶藏巖的共生夢想落實了嗎?在法規與制度的層層設限下,市政府與規劃團隊認為已經做了最大的突破,也創造了違建居民現地安置的先例;但當大部分居民往外搬遷,原本的共生網絡勢必難以延續,所謂社區精神的保存是什麼?徘徊在歷史聚落與違建之間,寶藏巖的前景,似乎讓人更看不清了。
9.
【封面故事】人與建築的對話台灣蓋房子的速度很快,快到來不及思考,如何妥善利用自然環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整排的房子如同工廠的作業線般,整齊而劃一的矗立在山頭,但這樣的房子真的好嗎?當房子成為一個耗能的建築,我們又該如何做節能的改善?
【看守台灣】誰的立體停車場已經發包的振華立體停車場,目前仍是個平面停車場,周圍居民已經要忍受廢氣、噪音,改建成六個樓層的立體停車場,等於住家外就是煙囪。居民表示,停車場目前白天、晚上都停不滿,市府花3.8億元蓋立體停車場,是要拿來養蚊子嗎?
【人與自然】藝術心體驗光影、色彩、線條、明暗在藝術大師李梅樹的畫作中巧妙運用,李梅樹對鄉土的關懷透過作品與觀眾對話。油畫是只能看、摸不得。但是,眼睛看不到的盲人,卻只能摸、看不到,李梅樹紀念館館長李景光如何引導盲人,感受繪畫作品中的精妙?
10.
【封面故事】海洋家族每年到了春季,海洋生態攝影工作者郭道仁就會帶一群潛水哥們到和美村的山坡上找竹子,以前他們壓根子就沒想過,來東北角潛水最後還要上山去砍竹子,八年前他們開始利用竹子當建材,在東北角海域搭建起一座座「人工產房」,而住進來的產婦呢?就是軟絲仔。
【看守台灣】關渡平原污染事件一份砷污染的調查結果,引發台北居民的恐慌,為何關渡平原遭到污染?在層層調查下,砷污染的謎底解開,但是關渡平原的污染問題,不會就此終止。
【人與自然】田園 校園 樂園水圳的智慧在生態園區呈現,稻田跟學校沒有距離,歷經不斷的嘗試,農村的生命經驗與價值,已經慢慢萌芽。而田園與校園的結合,也讓龍肚國小,逐漸成為一片學習樂園。
11.
【封面故事】無痕山林台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積屬於山林。每到假日越來愈多登山客走向山林,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但是,總有許多煞風景的事,一點一點侵蝕著山的寧靜美好。要怎麼樣才能將愛惜山林的態度,內化到每個人心中,並且提出一套切實可遵行的做法?一項稱為LNT的運動,開始了!
【看守台灣】元宵節的代價到處流竄的蜂炮,光芒四射;鹽水鎮百年傳統,今年打破世界紀錄。數以千計的天燈,冉冉升起,帶著每個人的心願,乘風飛翔遁入夜空。造型多變的花燈,吸引大量人潮,為元宵佳節帶來無限商機。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在節慶的歡欣鼓舞之餘,這片大地到底承受了什麼代價?
【人與自然】雙連埤水社柳復育行動一群來自各地的生態義工,齊聚在宜蘭雙連埤,以實際的行動,展開水社柳的復育行動,保護台灣瀕臨滅絕的特有種植物。這場復育行動,為台灣瀕危的水生植物帶來微光,但是棲地保護有賴全民共同參與,如何為附近的居民,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並且結合保育創造利潤,成為雙連埤整體物種棲地保護的重要課題。
12.
【封面故事】動物園的迷思從牠們的眼睛,我看到了自由的渴望,牠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流浪故事,回家是牠們心中最深的期待,然而這段回鄉路,卻是如此的漫長,究竟牠們的天堂在何方?
【看守台灣】看守土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成為今天土城新的面貌,也因為如此,土城看守所面臨了今日尷尬的處境,面對土城人口開發密度日益高漲以及超額收容的情況下,土城看守所勢必要走上搬遷之路。但每次到了選舉,搬遷的議題就會被當成議題拿出來炒作一番,土城看守所該如何搬遷又將遷往何處呢?
【人與自然】竹田驛再造歷史的光影過去,建物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物體,還包含著那個時代的精神與故事,再生空間的利用,希望的不只是修整好空間而已,還需要有新的精神賦予進去,一個空間有人在使用才是屬於活的,而古蹟也才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延續記憶下去。
13.【封面故事】樂生風暴 1929年,日本政府為收容台灣痲瘋病患,在新莊的山坡上,興建台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樂生院,將全台各地痲瘋病患集中收容到這裡。樂生院如同隱密的空間,進入的病患,過著隔絕人世的生活。 1994年院區土地被賣給捷運局,院民即將失去家園。一連串支持保留樂生的社會運動隨之展開。拉扯、吶喊,樂生運動成為當今台灣最熱的社會議題,也許在模糊衝突畫面之後,該靜下心,好好瞭解人民的心聲。
15.
【封面故事】街貓日記在都市大樓林立、商城處處可見的背後,不只人類失去了在自然環境生活的機會,連最親近人類的動物,像是狗、貓,也脫離不了成為所謂流浪狗或街貓的宿命。然而,在都市街巷中生存,這些街頭動物卻容易因為’’侵犯’’到人類的生活,而面臨被捕捉、撲殺的命運。今年,我們嘗試以街貓的角度,來思考在都市共存的動物與人類,是否可能創造和諧生活的契機?
【看守台灣】呼吸之間你有沒有過無法呼吸的經驗?空氣總是理所當然的存在我們生活之中,除了偶而難以忍受的刺鼻氣味,會讓我們皺起鼻子逃離外,大部份的時候,空氣的品質都在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但這無色無味的空氣,其中也潛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人與自然】甜蜜蜜黑糖記事甘蔗園裡,沒有使用除草劑、化學肥料和農藥,老天爺要讓甘蔗長多高,張輝隆照單全收。大自然培育的白甘蔗,透過張家人的手,在工寮內慢慢熬煮成黑糖。天色漸漸暗下來,工寮內燈火通明,糖香四溢,張輝隆的老父若有知,想必內心也是甜蜜蜜。
16.
台灣,一個蕞爾小島,生物多樣性堪稱世界之最,從熱帶、亞熱帶、溫帶到寒帶的生態系,兼容並蓄存在島嶼內。溫度,決定生態的界線,也關鍵性的決定我們生存的地球。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台灣面對的挑戰是什麼?
有人質疑,現在發燒的全球暖化議題是場騙局?絕大多數的科學家會肯定的告訴你,「人類」是這場地球災難的元兇!在太陽系中,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決定了地球的氣候變化,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氣候是在冰河期和間冰期之間,規律的來回擺盪,每個週期大概十萬年,而現在正處於溫暖間冰期(約八千年),地球暖化是個長期且必然的趨勢,但是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形成溫室效應,卻讓地球在短時間發燙發熱。
十八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是一場生產方式的革命,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從工廠製造產品的過程,以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源使用、交運運輸、甚至每天生活中的三餐飲食,都直接、間接的排放二氧化碳。簡單的說,凡是使用石油、天然氣、煤碳等化石燃掉,都會產生二氧化碳。
工業革命之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是280ppm,現在已經飆升到381ppm,是60萬年來的最高值。當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地球溫度就會上升3到5度。這一百年來,地球氣候上升0.65度,看似微小,卻造成全球氣候大地震,生態失衡失序,氣候災害一波一波侵襲,始作俑者的人類也嚐到苦果。
17.
又到了珊瑚產卵的季節,每年都在報導珊瑚產卵,但是很少人知道,這時海洋裡可是熱鬧的呢!珊瑚礁魚類、陽隧足等海洋生物紛紛開始繁衍後代,春天的海洋繽紛亮麗!於是興起了製作產卵紀事的構想。
春天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這時也是海洋世界最熱鬧的時刻,許多海洋生物紛紛跳起了浪漫的求偶之舞,緊接著上演的是一場場產卵盛事。每一年牠們總會在固定的日子裡,同時綻放出新生命,彷彿彼此有著千古不變的約定。究竟海洋生物的繁衍,是由什麼機制來啟動的?這個海洋誓言,又隱含了多少難解的生態之謎?
出海、檢查潛水裝備,台大海洋所的戴昌鳳教授,正準備進行海洋生態調查,戴教授在墾丁地區潛水已經近三十個年頭,他的研究對象就是珊瑚,由於珊瑚長得有點像陸地上的樹木,又無法自由的移動,因此以前一直被誤認為是植物,直到十八世紀科學家才發現,珊瑚是一種群居的動物,最特別的是小珊瑚可以行無性生殖,不斷的分裂繁殖,形成數量龐大的珊瑚群體。
18.
從前從前,有一隻烏龜和一隻小白兔,他們要比賽誰跑的比較快….唉喲,拜託!這是老掉牙的故事了啦!這一次故事的主角,換成腳踏車和汽車,究竟誰會先到終點呢?早上七點,陳玉子騎上她那六百塊的二手腳踏車,準備從土城騎車到景美上班。這段全長二十公里的路程,玉子必須靠雙腳穿越重重車陣,突破層層的阻礙----包括忽高忽低的路面、公車的進逼、機車的夾擊、廢氣的侵襲…但喜愛騎單車的愈子還是堅持,每天騎這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像玉子這樣每天騎單車通勤的人現在是越來越多了。家住高雄的周盟桂每天騎十七公里路去上班,沿路上也要克服重重關卡。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周盟桂在腳踏車前後裝了車燈,穿著鮮豔的外套,頭戴安全帽。除了安全問題外,讓許多人不敢騎單車上路的原因是擔心吸進太多廢氣,但周盟桂認為,坐在車裡面不會比腳踏車吸更少,而且汽車濾淨器也無法過濾有毒氣體,而且開車族會形成隧道效應,當後車挨前車時,廢氣會直接進入循環機裡面。惡劣的城市空間絲毫沒有減少單車的魅力。七年前,周盟桂和一群熱愛單車的朋友組成了「長鬃山羊俱樂部」,單車不僅是通勤的工具,更成為他們走深入台灣山林最好的夥伴。每到假日幾個好朋友背著單車上火車,遠離都會的塵囂,享受自由自在、乘風悠遊的快樂。
19.上山尋夢,當人生做出不同選擇,轉了彎,景致不同。不到三十歲的賴盈羽,放棄城市裡的生活,一個人前往深山,經營她的有機農場,在簡單自然的生活中,打造一個現代的桃源夢。進入太魯閣,中橫的美麗風景,沿著道路無限開展,二旁高聳的懸崖,無異是大自然中最險峻的屏障,擋住人類所有去路。但是在看似無路之中,卻有幽徑,通往桃源深處。在花蓮無毒農業的體系之中,賴盈羽是一位名人,也是一位奇人,一位年輕女生為了實現有機夢,進入深山種植水蜜桃,已經成為當地的傳奇人物。為了瞭解她的苦心,以及查看山中的美景,我們跟隨著她,準備進入她所形容,必須越過好幾座山的農場。來到中橫回頭灣的空地上,賴盈羽將準備帶上山的物品,一一搬運下車,等待接應的車輛,載運進入她的桃醉農莊。
20.春季剛走、夏天乍到,台北盆地悶熱不已。近傍晚,騎著摩托車,衝出大直往外雙溪方向的自強隧道口,忽然一聲暮蟬鳴唱,吹起了車陣間的一股涼風,也把思緒吹向了北方的陽明山。夏天的陽明山,像極台北市的天然冷氣房,清爽地撫慰著都市人的躁動與不安。是誰開的玩笑,讓這座活動了兩百多萬年的火山,在今天,成為文明的靠山,舒展成守護台北市的臂膀?
21.彰工火力發電廠是個很值得報導的議題,政府是扮演火車頭的角色,領導國家發展的方向。一個電廠興建,攸關著產業與民生,彰工電廠主要興建的目的,主要提供工業用電,台灣高耗能產業偏高,造成單位能源所創造的GDP偏低,這是台灣能源使用效率偏低的證明。而一直以來,環境污染成本以及因污染而衍伸的健康成本,總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被忽略,也許它不明顯,卻能反應在健保黑洞持續擴大的現象,當能源議題涉及更廣泛的全球暖化、地球永續的課題時,也是觀察政府遠見與作為的關鍵時刻。
22.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工作。生活像齒輪,在不能停歇的腳步裡,不知道是原地旋轉還是前進。有一個影像,在心裡悄悄浮現,想像自己是一隻候鳥,飛到遠方陌生的林子裡。原來,林子裡的每條路,都有不同的故事…
23.燕珍是一位都市上班族,在熱情的夏季,想要為自己安排一趟自由的旅程,她想到澎湖,一個有著白色沙灘,藍色海洋的浪漫島嶼。於是她拿起電話,展開夢想的追尋。沒有機票,燕珍去不成澎湖,倘佯海天的心願,成為遙遠的夢想。一票難求,成為夏季澎湖的旅遊夢魘,但是更大的問題,在於一票難求的背後,牽扯著旅遊市場的運作,影響澎湖的永續發展,讓這個群星般的島嶼,無盡漂浪在旅遊洪流之中。
24.2007年6月28日,台南民間團體廣發徵召令,請大家幫忙抓諸羅樹蛙。原本在嘉義採訪大林三角里社區推綠標竹筍的計畫,把諸羅樹蛙保育與產業結合,希望創造農民與樹蛙雙贏,這是讓諸羅樹蛙永續生存的方法之一。過去大家一直以為,諸羅樹蛙分布的南界到曾文溪,乍聽到在鹽水溪南岸的永康有諸羅樹蛙分布,又馬上要搶救,驚喜之餘卻也感嘆,於是我們向三角里的居民道歉,採訪到一半,就必須直奔永康採訪。
25.因為在三崁店糖廠舊宿舍區發現諸羅樹蛙,民間團體展開搶救行動,才知道這個地方。在拍攝過程中,慢慢接觸、了解土地的歷史,並擴及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所建構的地景與文化。由於諸羅樹蛙事件發展快速,拍攝就泛擴及各個層面,包括文史、生態都有,寫稿的時候發現,三崁店的東西實在是太豐富了,決定做成兩集,分為生態篇與文史篇。
26.第一次到台南南化的關山村,是因為當地著名的有機黑糖,那是今年三月的事了。當時,有一晚,我們透過當地朋友介紹,認識了關山唯一的學府-瑞峰國小。而接待我們的,是教導主任林瑞崑。
27.這幾年來隨著環境意識的抬頭,任何的開發行為都必須要考慮到對環境的衝擊,這次所報導的高架道路專題,有之前就已經備受關注的北側環河快速道路,也有即將動工的特二號快速道路,兩條道路看起來各不相關,但都跟河流有關,過去我們仰賴河流運輸,現在對於河流卻有種疏離的感覺,我們現在對於河流的態度到底是什麼呢?
28.1979年的多氯聯苯毒油事件,曾經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當年中毒的惠明學校盲生受到社會的極大關注,隨後成立的消基會也為他們進行台灣第一樁集體訴訟。近30年後,盲生們多半步入中年,他們已經成為被遺忘的一群人,有人甚至自稱為「流浪狗」。「與毒共存.惠明人」將回顧事件始末,檢視流於浮面的官方照護政策,探訪當年受到這種毒性接近世紀之毒戴奧辛侵害的盲人師生,如何掙扎求生的心路歷程。
29.一艘小艇,朝向燕鷗繁殖的離島,在群鷗飛翔的藍色天空下,一位澎湖老師,長期守候著澎湖的生態。十多年來,觀察新生命的誕生,目送燕鷗群的遷徙,在辛苦的研究歲月裡,心裡藏著一個孩童的夢,在孤島天涯,燕鷗伴我行。
30.今年八月初,亞洲最大的太陽能車大賽將在日本的鈴鹿市(suzuka)舉行,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的太陽能車研發團隊將在艾和昌教授的帶領下,第三度參與這場賽事。公視我們的島團隊預計隨團紀錄台灣太陽能車隊在日本的傑出表現,並採訪日本第一名的Ashia太陽能車隊,看看日本的產官學各界如何通力合作,突破太陽能車研發的重重關卡。
31.緣起什麼是「無痕山林」?人類進入山林中有可能不留痕跡嗎?一聽到這個名詞,許多人心裡浮現了疑問,也有人對LNT(Leave no trace)這個從國外輸入的新玩意兒,感到納悶:在美國建立起的原則,可以運用在台灣的山林嗎?今年年初,林務局與外展教育學校引進了美國LNT高階教師課程,於是我們隨隊採訪,幫助大家搞清楚LNT究竟在「玩」些什麼!
32.2005年,第一次聽到綠島珊瑚生病的消息,一直擔心究竟是何種病菌惹得禍,今年聽到學術界證實這「不明病菌」,原來是一種黑色的海綿,這種海綿以入侵者之姿,慢慢的覆蓋住珊瑚,佔據牠們的地盤,更驚奇的是這海綿身上竟然有大量的藍綠菌,藍綠菌又如何寄生在海綿身上,控制牠的舉動?腦筋突然想到電影「異形入侵」,在幻想的同時,也憂心台灣的海洋生態系,是否已進入了一個不平衡的世界。
33.中部科學園區是行政院列為重點推動的產業,於是我們關心,擋在中科前面的大小石頭,在一一被搬開的過程中,是否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會不會犧牲了弱勢族群的權益,對環境、生態的影響為何。
34.單車族群想要在城市裡快樂地騎車,但是都市叢林處處是危機。單車族要如何化險為夷,在汽機車的夾殺中,打造一種不同的城市風景呢?
35.七股潟湖是台南縣的養蚵重鎮,也是台灣最大的潟湖,但是潟湖外的沙洲卻逐漸消失,從2004年,在地的十份村長發起搶救頂頭額沙洲的種樹行動後,台南縣政府也意識到保護沙洲的重要性,向水利署爭取經費,積極保護沙洲。沙洲是國土的第一道屏障,沙洲內的水域在颱風來襲時,避免海外強風大浪直接侵襲內陸,今年的柯羅莎颱風把雲嘉外海的蚵棚一掃而光,但七股潟湖內的蚵卻安然無恙,就是因為有沙洲的保護。從地理環境的變遷,台灣西南沿海是堆積海岸,海岸線不斷向外推移,但現在卻變成侵蝕海岸,沙洲缺乏砂源補充,而逐漸消失,在搶救沙洲的行動背後,又突顯出國土管理的哪些問題?
36.坐在田邊,靜靜地看著作物的收成,總覺得這些作物就像小朋友一樣,一暝大一吋,只要幾天不見,她們又長大了好多,也因為這樣,我才體會到農民曆上的節氣,果真是表現宇宙真相的一種形式。可是,入田的機會越多,內心也越來越焦急。看到農民為求收成,不當或過度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看到路邊買賣農地的招牌花招百出、比比皆是;看到一棟棟高聳氣派的別墅矗立在田野之間,遮住山的形狀、水的流向;看到農地被挖出一個個大坑洞,鄰近農田不斷崩落後退;又看著污染的廢水把田裡的土,染成黑色、黃色、白色或紅色…這些景況,都是農村的真相。至此,我不禁想問,當農業產值已經連續八年不到全國GDP的2%時,台灣的農地還有經濟價值嗎?而這些農地的現況又還會有人關心嗎?同時,農地的處境是否也反映出,台灣農業發展與環境生態將走入另一種浩劫?實在太多太多的疑問了!所以,我們試著把尋找解答的過程,一一記錄下來。
37.我們每個人平均在辦公室至少待八個小時以上,卻很少有人想到在辦公室裡也可以做環保,老生常談的像是隨手關燈、下班關閉電腦等等,都還是經常會有人忘記,比較內化成習慣的大多是回收紙張。其實辦公室做環保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你我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只要小小的動作改變,或許在短期間看不到成效,但是卻是影響深遠。
38.樹木在我們週遭總是存在得那樣理所當然,但是如果一旦樹木生病後,人類往往總是現實的想到重新種就好了,但是生命是否真能這樣輕忽對待。樹木提供給我們自在呼吸的新鮮空氣,給予生物棲息的場所,一直仰賴樹木生存的我們,是否也該學習好好珍惜樹木。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