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島 資源永續系列
1.「封面故事-缺水備忘錄」單元:台灣平均年雨量2500公釐。這樣的雨量並不算少,但缺水實在沒有道理!台灣的水資源條件,並沒有想像中優渥,所以要留住水的方法,就必須付出更多的成本與代價。「人與自然-節水二三事」單元:台灣每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達350公升,比先進國家高出許多。而便宜的水價,使得一般人用水過度浪費。在一個年年缺水的國家,節約用水已經變成了一種義務,你可以怎麼做呢?「看守台灣-失水的島嶼」單元:旱災持續蔓延,全台各地陸續傳出缺水、限水、搶水的情形,也常是新聞關注的焦點。在離島的金門,更因牽涉向大陸買水的兩岸政治議題,而常成為大家爭議的話題;節目中,我們實地前往金門,了解金門水資源的危機。 2.「封面故事-土地公的眼淚」單元:在田地旁立起土地公來祭拜,象徵對土地的尊重,也希望土地公的神力,能守候這片土地。然而,在污染的環境下,不語的土地公也無能為力,只能在不起眼的小廟中暗自神傷。「人與自然-蚯蚓尋寶記」單元:提到蚯蚓,你會聯想到什麼?其實,蚯蚓除了有將土壤挖鬆、增加土地沃度的功用,還有開創性的用途呢!「看守台灣-砍樹造林」單元:桃芝風颱後,行政院提出用樹根牢牢抓住台灣的土地。在獎勵金的誘因下,農民紛紛砍除掉一些次生林及經濟林,只為了......。 3.「土石甸甸沉」單元:民國91年6月中,我們來到濁水溪主流上游坡石一帶。當地疏浚工程已完成,裸露的河床礫石散佈,寬廣的河道上,只見土石及從河道中切削而過的一線流水;一旁的砂石洗選場仍舊進行著後續輸砂工作。砂石車沿著台21線離開山區,承包該項疏浚工程的業者表示,疏浚工程完全按照河川局規定的河川斷面要求來進行,開挖的長寬以及深度,都要符合河川局的規定。「人與自然--hopeless hoping? 蒙塵的希望」單元:政府產業東移的政策,為當時東部未來發展,似乎就此有了美好願景。和平水泥專業區隨著產業東移的政策,在和平村設立,但是這為和平村帶來的,卻是充滿灰塵的天空!水泥專業區真的有為和平村帶來希望嗎?「看守台灣--墾丁的美麗與哀愁」單元:墾丁,是台灣休閒旅遊的聖地之一。但是遊憩的壓力,卻讓這個美麗的地方,漸漸失去生機!美麗的墾丁,染上了深深的哀愁,你可注意到了? 4.林園工業區是台灣最重要的石化業集中地。1988年9月至10月間,該地區居民圍堵廠區,迫使十九家工廠陸續停工,居民且強行闖入污水處理廠,切斷電源阻止運作,幾近動搖台灣引以為傲的石化業。事端擴大後,由經濟部官員及縣長、立委出面進行為期五天的協調,由林園工業區各廠商賠償汕尾地區居民每人八萬元,中芸等四村及林園其餘十二村每人五萬元,並提供每村建設基金一千萬元的條件下,居民同意林園工業區復工,賠償總金額高達十三億元,創下當時台灣公害史上最高賠償紀錄,但這種處理模式並未改善當地的污染,居民仍然承受著石化工業區帶來的空氣污染! 由於人口增加、工業發達與都市發展,使得工廠四處林立,車輛擁塞,它們所排放出來的廢氣,改變了空氣中原本的組成,並且超越環境『自淨作用』的負荷,而使空氣品質惡化。這些存在於空氣中的物質,只要其含量、性質及存在的時間,足以傷害人類健康或影響動植物的生長,可以稱它為『空氣污染物』。 主要的污染物是指懸浮微粒、硫氧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臭氧和鉛等,這些物質在乾淨的空氣中含量不多,但是空氣受到污染後,其中某些物質會大量增加,改變了空氣的組成。一般人常以為受污染的空氣,一定是黑黑髒髒的,其實不一定哦!很多空氣污染物質是無色無味的,會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危害健康! 石化工業區製程所產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不僅是傷害到人類的健康,更會製造酸雨,酸雨因pH值小於5.0以下,造成土壤、岩石中的有毒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湖泊,使水體酸化,生態系改變,嚴重時水中生物會大量死亡,同時因土壤中的礦物質大量流失,植物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再加上葉片的酸蝕,植物將枯萎、死亡。其他對於建築物、公共設施、古蹟和金屬物質亦會產生嚴重的腐蝕,造成人類經濟、財物及文化遺產的損失。 除了酸雨外,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氧化亞氮、甲烷和氟氯碳化物及臭氧,這些氣體使溫室效應日漸嚴重。 溫室效應會使全球氣溫節節上升,其所造成的氣候改變,將使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例如氣溫上升會使冰山融化、海面上升、陸地面積減少;若加上氣候帶位移,可能引發動物大遷徙、屆時也有可能促使腦炎、狂犬病、登革熱、黃熱病等疾病的蔓延。 如果把空氣惡劣完全歸咎工業污染源,並不公允,我們每天使用的汽機車排放出的廢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及鉛等污染物。這些交通污染源和工業污染相比,是比較小型、分散、流動的,但是因為數量龐大,所以排出的污染物的總量,也是具有相當的破壞力。 空氣污染到底應該如何防治?空氣品質又該如何改善?讓我們一起來關心! 5.每天清晨,來自全省各地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紛紛朝著果菜市場的方向前進。但是桃園復興鄉的有機菜農彭康偉卻有著不一樣的方向,載著滿滿一車的青江菜,彭康偉開車前往三重一處不起眼的角落。 這裡是主婦聯盟的生活消費合作社。十年來,靠著一群媽媽的力量,這裡儼然成為另一個小型的果菜市場。可別小看這不起眼的地方,到目前為止,全台灣有超過一百五十位農民、六千多戶的家庭,吃的、用的,全都是經過這兒。在傳統的果菜市場與中盤大盤之外,打出了一片天空。這個傳奇究竟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理念其實很單純,就是追求健康。健康的基本元素就是,我們要確保吃的用的是安全的,如果他是環保的話,他必然是安全的。所以十幾年前我們這群媽媽就想,我們吃的東西能不能透過直接跟產地的關係確保安全,所以就這樣開始進行共同購買。」消費合作社的理事長陳來紅說。 從十年前十幾個婦女的創舉,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著走來,到現在參與共同購買的會員已經超過六千人,全台各地有兩百多個班、十八個取貨站。合作社如何組織起這些分散各地的媽媽呢?就是從最基礎的『班』開始。 「這是非常民主的組織,我們既然不是非營利組織,就沒有勞僱關係,也沒有販賣者跟客人的關係。以我們所有的社員作為生命主體,我們共同來尋找好的產品,大家共同出資、利用。」陳來紅說。 不過,要讓所有的會員吃了安心,把關檢驗的工作可少不得。在合作社小小的檢驗室裡,所有蔬菜在抵達會員的家門前,都要經過嚴格的『健康檢查』--包括了硝酸鹽的檢驗與農藥殘留檢驗。沒通過檢驗的,往往在路上就打了回票。當然,一開始這樣的檢驗標準,許多農民都覺得難以接受。 農民彭康偉說:「可能我是被退最多的!當然一開始要求硝酸鹽的標準,我們都不太能接受,因為你稍微一不小心菜就不能通過。主婦聯盟的標準對一般的農夫來說太嚴格了,大部分仍然沒有辦法達到他們的標準。我們做了好多年下來才漸漸接受這樣的觀念.。」 經過幾年的合作與調適,彭康偉現在是主婦聯盟媽媽們心中的模範農夫。「今年他們頒了一個獎狀給我,因為去年一整年我供給他們的蔬菜,完全符合低硝酸鹽的標準。我覺得他們這樣還蠻負責任的,我們對自己送出去的產品也惠很謹慎。」 然而,共同購買想要突破的,不只是商人與顧客之間被切割關係,也包括長久以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被割裂的關係。因為不論是再怎麼嚴格的檢驗或抽查,都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無虞,要確保消費者能夠使用百分之百安全的蔬果,首先要重建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讓生產與消費者之間能夠彼此認識,互相支持。 「生產者在我們這個組織裡所扮演的腳色,已經不是一般外面傳統消費式的買賣關係,從生產消費是一個完整的連結,所以生產者也是我們的夥伴,是我們一份子,並不是錢給了東西拿了就算了。」曾經是雞農,目前是在合作社擔任經理的黎德斌如是說。 為了拉近生產者與會員之間的關係,除了定期舉辦的「生產者之旅」,讓會員可以親自到田裡、生產地,了解農友生產的情況,主婦聯盟合作社也舉辦「生產者大會」,讓不同的生產者之間能夠互相交流。 「共同購買」,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看起來簡單,卻足以撼動整個結構,這從日本「生活俱樂部」三十年的共同購買經驗,即可得到證明。「不要小看『利用』的力量」,共同購買,這一場媽媽的寧靜革命,仍然在持續中… 6.時間是某個禮拜六凌晨三點半,幾個住在台北士林附近的腳踏車同好,摸黑出門一道騎車來到台北火車站,準備搭夜車前往北台灣週休旅遊聖地--瑞芳,趕在假日擁擠的人潮車潮出現之前,安心的享受在馬路上騎腳踏車的樂趣。 在民國50年代,腳踏車曾經是重要的短程交通工具。但是隨著整體經濟好轉,具有財力象徵意義而且滿足個人舒適便利及速度要求的汽車數量大幅成長,穿梭自如又可長途騎乘的摩托車也不甘示弱,充斥大街小巷,如今台灣的汽機車密度已高居世界第一。 在長期以汽機車為主體的道路設計之下,人包鐵的自行車車速較慢先天不良,加上騎乘環境後天失調,以自行車做交通工具的人口越來越少,遭汽機車廢氣嚴重污染的空氣,更成為自行車使用者的一大致命傷。騎乘自行車,於是淪為都市現代人假日休閒的奢侈期待,遠在平原山上、遠在河濱水邊。 這些自行車同好今天的騎車路線,是以瑞芳車站為起點,沿著縣道102,經九份、雙溪到福隆為止,路程約長40公里。一路經過彎路、泥地、坡到,但也隨時可以停下欣賞山色、眺望海景。 這些個自行車同好,帶著可拆式的自行車,背著腳踏車袋,以鐵路、捷運、客運等大眾運輸工具作為接駁,走遍全台各地。離開都市,尋找一處鮮潔空氣,可以安心的健身運動的地方,是這些個都市人不得不的選擇,因為在市區裡騎太危險了,空氣太髒了。 從實質建設來看,過去的交通設計只以汽機車作為考量,也讓都市區裡的空氣日益惡化。對於然而對於另一群人來說,腳踏車仍是生活上重要的一部份。沒有條件沒有體力開汽車、騎摩托車的一群人,在大眾運輸服務不到,不夠便利的地方,仍然在汽機車穿梭,烏煙瘴氣的車道中緩緩前行。他們是沒有選擇,沒有聲音的一群人,只能要求自己多加小心,選擇一條安全的路線,或者練就自己一身車陣中求平安的好本事。 在今年9月22日,台北市首先響應世界無車日的活動,讓自行車愛好者難得實現了半天的美夢,大喇喇的從365天都車水馬龍的主要道路--仁愛路及中山南北路上全線通行,前往位在中山北路底的假日運動聖地--大佳河濱公園。暢行無阻的還包括直排輪以及慢跑運動者。沒有汽機車的安全威脅和廢棄污染,小孩的笑聲在行道樹下此起彼落。 短短半天禁行汽機車輛,只准腳踏車通行。對市區空氣品質有多少影響?設在中山北路上的環保局地面空污測站,悄悄的記錄下無車日這天空氣的不同,空氣雖然看不見,但是儀器卻分析出來大大的發現。 汽機車燃燒汽油所產生的氮氧化物跟一氧化碳是都市中主要的移動性污染源,根據分析報告,對照922無車日跟隔天週一上班日的空氣品質,同一時段無車日的空氣中氮氧化物濃度只有上班日的三分之一,一氧化碳更只有六分之一左右。只可惜這樣的結果只出現在象徵性的無車日。 在悠遊各地的旅程中,讓大夥兒最感不便的是,帶著自行車出門,可要得仔細規劃,並不是所有的大眾運輸工具都歡迎腳踏車上車,即使是拆裝打包成隨身行李,十幾個人一同上車,偶爾還是會碰上[妨害其他乘客乘車權益]的釘子,被禁止上車。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凌瑞賢教授表示,台灣以往並不曾將自行車視為和其他汽機車輛一樣的交通工具作為考量,造成自行車使用者數量一直下降。然而對環境負責任的[新雙B時代]已經來臨,搭乘巴士(Bus)和騎自行車(Bicycle)是讓都市環境和諧潔淨的一個願景。 對於一個都市的永續發展來說,無污染的綠色交通工具的配套設計是絕對必要的。透過教育宣導,道路工程改善,強制規定及鼓勵措施等等,一個對腳踏車友善的城市,對環境友善,對人友善的城市,隨時可以開始打造。 7.隔音牆到底能隔掉多少音量?國道新建工程局副局長邱琳濱表示,能查到的數據是3分貝到5分貝。而海洋大學造船系教授王偉輝分析,電話鈴聲和電腦鍵盤敲打聲,平均是60到65分貝,窗外小鳥的叫聲,是30到40分貝。因此,台灣隔音牆所能減低的,竟然只有小鳥叫聲十分之一的音量。 邱琳濱副局長表示,長度一公尺高度三公尺的隔音牆,平均造價是一萬元。國內公路大部分架設的隔音牆,差不多都在二米到四米間,因此一公里隔音牆,造價是一千萬,而一百公里,則高達十億元新台幣。台灣到底有多少隔音牆?沒有明確統計數據,但從普及情況而論,保守估計超過一百公里。隔音牆的隔音效果不彰,也引起監察委員郭石吉的關切,經過半年調查,郭委員表示,雖然沒有查出弊案,但是隔音牆效果不佳,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是政府的疏失,因為花了經費,沒有達到應有效果。 目前國內隔音牆的相關法規,最主要是公共工程委員會所訂定的施工規範,要求隔音板的材質,不論是具有吸音功能或不具有吸音功能,其穿透損失,也就是STC值,都應有25dB以上。換句話說,能被設置在公路兩旁的隔音牆,都是通過實驗室檢測,能減音25分貝以上的防音材質。中華工程顧問公司,王聰貴工程師表示,隔音牆在自然環境中,插入損失,也就是在公路上設置後能減少的音量,本來就比實驗室裡來得低,大約是10到15分貝。國內目前能達到這個水準的隔音牆路段,可說是鳳毛麟角,郭石吉委員甚至表示,在整個調查中,沒有發現一條公路的隔音牆,能達到應有水準。 王聰貴近一步說明,隔音牆的隔音效果,高度與長度是兩個關鍵,隔音牆只要能阻隔道路和受體的視線,至少就能減少5分貝的音量,而且每增加一公尺,能減少1.5分貝。而長度方面,不能跟受體的寬度剛剛好,必須與最近受體的垂直距離為準,向左右兩邊延伸四倍距離的長度,才能防止聲音從兩端流進受體。目前國內隔音牆的高度,大多在2米至4米間,高度有限,能阻隔的噪音當然也有限,而位於公路兩旁的高樓層住家,更是赤裸裸暴露在交通噪音的環境下,除了自己加裝隔音窗或隔音門,隔音牆對他們,一點用處都沒有。傳統的吸音式隔音牆,暴露在日然環境,風吹日曬雨淋,裡面的吸音棉吸水之後,會下沉影響隔音效果,這類隔音牆壽命大約在5年到10年,而一旦壽終正寢後的隔音牆又該怎麼處理或維修,目前並無一套相關的管理辦法。放眼可見的隔音牆,到底有多少壽命已告終結,卻仍矗立在公路之上,需要交通主管機關總體檢查。 8.三峽垃圾掩埋場封場後,經過兩年多的善後復育工程,原本臭氣熏天的垃圾場,在投入三千多萬的經費進行善後工程以後,環境加速改善,污染情形大有改善,垃圾山已成為一座小山坡。 由於環境大幅改善,原本的垃圾掩埋場有了新的機能。91年十月開始,一車又一車的彈簧床,不斷地被載進掩埋場裡拆解,向來在各地無處可去的廢棄彈簧床,如今三峽垃圾掩埋場的某個角落,有了拆解回收的場所,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已拆掉從鄰近鄉鎮運來兩千多張的彈簧床,還變賣了51噸的廢鐵進帳。 然而在綠色的垃圾山底下,埋藏的135萬噸垃圾,日夜分解不斷地滲出垃圾水、排出沼氣,這些是必須要面對的事實。在覆土掩埋後經綠化的山坡上,草叢裡可見小昆蟲令人欣慰,然而垃圾腐化不均勻,在地表產生的裂縫及沉陷問題,則是現階段場方監測的重要項目。 另一方面,在垃圾場設場時已同步規劃的污水處理廠,在封場後每個月仍要支出一百多萬經費,進行垃圾滲出水的水質改善處理,如今放流水即將達到環保署規定的排放標準。利用污水處理廠放流水飼養的一池鯉魚跟蓮花,顯示場方對污水處理的自信。 從三峽垃圾掩埋場82設場至今十年的時間,從土地、建設、經營管理、乃至於封場及後續環境善後工作,總計已投入十億元新台幣。十億元讓一個山谷,變成一座綠色的垃圾山,未來不知道她又會變成什麼面貌? 9.對於民宿的發展而言,絕非外資進入的土地買賣,而是兼顧永續發展的社區營造。一旦民宿成為淪為鄉村賓館,美麗的鄉野過度開發,這波民宿風潮造成的生態危害,將是繼城市過度開發之後,鄉村環境惡質化的開始。 近幾年來,由於週休二日的出現,加上政府大力推動觀光產業,國內觀光產業快速發展。根據觀光局在九十年的統計,全年平均每人國內旅遊次數為五點二次,一年旅遊人次高達九千七百萬人次以上。 許多面對WTO威脅的傳統農業地區,以及力求重建的地震災區,也在社區發展的意識下,紛紛轉型觀光產業,尋求新的生機。大量的民宿在此時因應而生,如雨後春筍般的高度發展。 根據觀光局的統計,在今年初國內民宿已有六百多家,但是僅有三十多家合法登記。民宿的發展,除了合法的問題之外,更讓人關心的是,這波結合社區發展的民宿狂潮,究竟會以何種型式呈現,並會將社區帶往何處? 金黃的夕陽,籠罩著一片美麗的草原,遊客在這享受休閒的時光,這裡是有台灣小瑞士之稱的清境農場。一般人對清境農場的印象,是有著廣大草原、可愛動物以及眺望遠山的美麗景點,更重要是的這個世外桃源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清靜。 但是隨著清境觀光潮的出現,這裡不再是高山上的一塊清靜地。現在的清境地區,成為民宿充斥的地方,許多外地人紛紛上山購地,蓋起一間間超大型的民宿,期望能在這波旅遊潮中獲利。 外來的經營者大量購地,本地農民也因農業難以維生,嚐試轉型經營民宿。當地人馬姐在過年前,蓋好一棟新民宿,面對資金雄厚的豪華民宿,她也有自己的經營之道。 在賺錢、求生路的動機下,清境高度的開發,一窪窪挖開的黃土,林立的廣告招牌。清境原本翠綠的林園,紛紛改建成豪華的民宿,雖然個別都相當居有美感,但在搶建、強建的情形下,失去整體性的規畫,甚至急陡的山坡上依然建立民宿。 清境民宿的發展,除了景觀上缺乏整體規劃,連帶也開始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品質,甚至對生態歡境造成壓力。水資源的缺乏,形成一場搶水大戰。但是繁榮的民宿區,千餘人次遊客的吃喝,缺乏污水設備,大量垃圾堆積山坡,很難想像這是美麗清境的另一面。 快速的觀光發展,讓清境美麗的民宿缺乏整合,甚至失去民宿真正的內涵,成為單純過夜的豪華賓館。社會學者黃美瑛以「一夜情」來形容只提供住宿的民宿。 為了推動清境的永續發展,魯文印結合當地居民,組成社區發展協會,推動居有人文、生態的民宿旅遊。並將村子後方一條山路整理出來,進行生態導覽。這條步道原來是魯大哥和村中同伴,小時候的遊戲場所,現今整理成為一條可供生態旅遊的步道。 透過人文調查,生態介紹,魯文印期盼能在清境開創出一個不一樣的民宿風貌,能夠介紹出清境的人文生態,而非單純提供膳宿的旅館。面對清境的開發速度,無論是魯文印由社區營造出發,或是周月卿由實現夢想出發,都是面對一個快速變遷的清境,大開發的力量讓他們顯得渺小。 水泥化的山頭、污水四溢的溝渠、垃圾傾倒的山坡、交通壅塞的道路,讓清境顯得不再清新,失去社區意識下的民宿狂潮,已成商業觀光區,遺忘民宿原有走入鄉村的意義。 但是在南投鹿谷,一個新興的民宿社區,在沒有大型開發,社區居民具有共識下,與快速開發、相互競爭的清境。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 在鹿谷這個農村內,依舊抱持著原有的農村風貌,隔著集鹿大橋,就是熱鬧的集集,這裡顯得相當寧靜。在長長的山路之後,就是民宿主人劉先生的家,乾淨簡單的房屋,就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劉先生以種茶和採竹筍為本業,今年初加入民宿經營,房舍並無華麗的裝璜,但是窗外自然的美景,就能讓人感受到農村的特色。劉先生的民宿經營,沒有刻意安排的活動,完全讓遊客跟他們一起上山工作,自己採竹筍,自己煮竹筒飯。 在劉先生的民宿裡,買的不是新奇,而是一種自在,甚至讓人找回在城市中失去的感動。 對於民宿的發展而言,絕非外資進入的土地買賣,而是兼顧永續發展的社區營造。一旦民宿成為淪為鄉村賓館,美麗的鄉野過度開發,這波民宿風潮造成的生態危害,將是繼城市過度開發之後,鄉村環境惡質化的開始。 10.<九讚頭有種 以繪本蔓延>九年前,一群新竹橫山鄉的義消,因為不滿當時義消的種種應酬文化,而被迫離開他們曾經共同出生入死的團隊,為了替自己的熱情找到一個出口,便開始將服務的焦點放在自己的社區,九讚頭的社區營造就這麼開始了。 儘管這幾年來,台灣的社區營造風起雲湧,但是九讚頭始終堅持著「烏龜慢爬所以活得久」的哲學,默默地潛心改造自己的社區,其中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是,這群藍領階層的社區工作者,竟辦起了體制外的假日學校,而且辦得有聲有色,每一期都爆滿,另外結合社區小孩創意,並融合地方色彩所製作出的兒童繪本,也是叫人刮目相看。 在社區營造的成就上,套句武俠的說詞,九讚頭是個深藏不露的內家高手, 也是台灣社區營造中,難得一見的內造型社區。 <閩東老屋復活 牛角記憶重現>自從民國八十一年,馬祖解除了戰地政務之後,社區營造的風潮,也從台灣吹進了馬祖,而牛角就是馬祖第一個引入社區營造概念的社區。 一進入到馬祖的牛角社區,馬上就被社區裡正在進行的閩東建築修復工程給吸引住了,而這也正是牛角社區營造中的一項重要工程,這些曾經令當地老人家嘆息,遭年輕人排斥的破舊老屋,現在正一橦橦地被整修恢復,並且即將被賦予新的時代角色,永續經營下去,「老的生活記憶得到保存,新的社區文化正在產生」,這就是牛角社區的營造模式。 由於曾受到三十幾年的思想禁錮,再加上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過去的馬祖人多半處於缺乏自信和自覺的狀態,因此這幾年來的社區營造,也就自然而然地由地方精英來帶頭做起,牛角社區當然也不例外,未來,牛角社區的民眾是否也能積極地投入社區營造的工作,將值得各界持續地觀察。 <不山不市 有情有義的龍眼林>如果您想寫副對聯送給台灣最窮的縣的最窮的鄉的最窮的社區,那麼您可以這麼寫 上聯: 不山不市 下聯: 有情有義 橫批: 龍眼林 龍眼林因農業而窮,也因農業而保有著社區居民間緊密的聯繫,而921地震的衝擊,則讓這兩個元素重新以不同的角度面對,成了社區營造的兩大關鍵力量---「營造人際 共創經濟」 。 經過了大地震的洗禮,現在你到龍眼林,每個農夫都可以頭頭是道地跟你談生態哲學,談土地倫理,而這些用生命和苦難所換來的經驗,正一點一滴地融入了當地農業轉型以及社區營造的思考中。 無論如何,社區營造是需要以較長的時間尺度去觀察的,畢竟台灣的社區營造大多還是停留在外造大於內造的失衡狀態,政治與學術所界入的力量往往遠大於社區自發性的力量。 一個社區裡,搞總體營造的總是那幾個人或那幾個小團體,他們時時等著政府財源的浥注,一不小心就淪為政治操作的工具,所以許多社區營造最後總落得無疾而終,不三不四的下場,嚴重打擊了社區意識。 今年的台灣文化獎一改過去獎勵個人的模式,將目標放大為優質的社區, 希望能在文化傳承的議題上,為台灣找到真正進行優質營造的社區典範,找到所謂好祖先的社區,公視我們的島則是從媒體的角度進行觀察,希望能從中為大家整理出更多寶貴的社造經驗。 11.去年年初,環保署宣佈2002年為河川污染整治年,高雄縣鳳山溪是列為優先整治的13條河川之一。就在12月,環保署查緝了鳥松鄉鳳山溪沿岸非法皮革業者所埋設的廢水暗管,月底就立刻執行封管行動,堵住製革廢水排放。暗管封是封了,不過故事還沒有結束…。 高雄縣鳥松鄉華美社區義工巡守隊的隊員,原本協助警方維護社區治安及一般的環境事件通報,在去年底,環保署尋求地方組織,協助進行鳳山溪的巡邏及污染蒐證工作,華美巡守隊二話不說,一口答應這個新業務。 巡守隊長吳儀冠說「我們以前都跳下去鳳山溪洗澡,現在連下去都不敢。我們今天會想要來尋鳳山溪,實在因為真的看不下去了,再到下一代哦,我看整個都黑掉了。」非法工廠的巡邏,採證工作,就像踩人飯碗一樣,總會有業者過來關心他們的行動,有時勢單力薄,很沒有安全感,這也是輪班鳳山溪的人力,要比社區巡邏多出一倍的原因。 鳳山溪河流全長約20公里,流域包括高雄縣鳳山市、鳥松鄉、大樹鄉、大寮鄉以及高雄市。據環保署表示,主要工業污染來源是鳥松鄉大松橋至美山路30巷一帶的皮革工廠,算是國內皮革業的大本營。如今的鳳山溪,已被工廠、住宅、道路,切割成為許多個零碎的片段。如果沒有巡守隊員帶領,實在叫人難以想像,柏油路下的一條流著淡灰藍色溪水的排水溝,竟也是與鳳山溪相連的水路之一。 處理豬皮過程產生大量的化學廢水,屬於強鹼、氨氮值也高,有些日積月累在溝渠裡形成厚達三四十公分的灰色沉積物,表面看起來黑色的溪水,從溪底撩起的淤泥卻范著石灰白,然而不一會兒又沉降到溪底,平靜的溪水繼續往下游流去。而有些早已牢牢的附著在溪岸的石塊上。溪水在一天裡,從灰到黑、從黑道白、從白到濁,變化各種顏色。 這些非法的製皮工廠工廠執照登記為皮革加工之名,實際上則進行皮革製造之實,由於皮革加工沒有環境污染的疑慮,相關主管機關從工業局到建設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這些工廠逃漏環保責任。 2月21日,環保署會同縣環保局在美山路三十巷一帶水溝,發現水污染質超過放流水標準,PH值高達9.5的強鹼範圍。然而在水污法25條的相關規定中,必須抓到現行犯才能會同相關單位進場蒐證。換句話說,在稽查壓力及人力不足的情形下,業者在不定時段偷排廢水,尤其利用黑夜,就成為工廠逃避的執法的不敗絕招,只要天色一亮,家庭用水、農業用水一進來,犯罪的證據就順道沖得乾乾淨淨,非法業者很輕易的逍遙法外。 執法人員抓不到現行犯,但是在地居民對日夜變色,發出惡臭的溪水,習以為常,何時有廢水偷排,只要24小時待在水邊,就可以發現污染源的動向。而我們也因此在環保署清查完11支暗管的相同溪段,發現到第12支暗管。 河川生態系的自淨作用,效率是最高的,只要即時阻斷污染源,溪流回復生機的速度,將令我們訝異。在去年的重點整治溪流裡,高雄縣橋頭鄉典寶溪流域的西林村,也成立一個水環境巡邏隊,在村民與政府積極配合一年後,原本紅色的溪水澄清不少,居民已經再度引用溪水澆灌竹林、田地。據環保署水保處表示,在中央及地方人力積極配合的情況下,僅僅花費一百多萬的相關經費,就讓典寶溪大大改觀。事在人為,台灣的河川未來是否恢復生機,就在眾人的信念之間。 12.台北縣新店安坑,因為反對「安康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設置,七月七日在業者的說明會上,摔椅敲桌、焚燒縣長圖像、燒毀資料等激情抗議。這是安康掩埋場數不清是第幾次的反對活動。 早在九十年二月,安坑地方就聽說在暗坑山區,有業者向縣府申請設置『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開發案』。之後,縣議員及市民代表數次至縣府抗議,反覆之間,環保局曾承諾將停止規劃,也曾表示將要求業者舉辦說明會,成立監督委員會,但也表示無權讓業者停止申請,掩埋場到底是建或是不建,時日一久又不了了之。地方民代跟縣政府間糾纏未解的迷糊仗,直到今年四月底,業者與縣府簽完合約,依法必須在動工前舉辦公開說明會,這個遮遮掩掩兩年多的掩埋場「傳說」,終於攤在陽光下。 六月十六日原定是業者舉辦的說明會,地方全力動員出席,但業者卻臨時取消說明會,地方於是改邀請環保局長出席說明。這是歷經兩年多的傳言後,「安康掩埋場開發案」首次提升到公共議題的層次,五百多位居民頭一次與環保局面對面溝通。居民質疑為何在掩埋場環評過程當中,環保局都不曾與地方溝通?居民更質問,安坑已有垃圾焚化爐,為何不到一公里處又再設置大型掩埋場,公平正義原則何在? 環保局長張子敬答覆安康掩埋場為民間開發案,說明會由業者依法舉辦,環保局無法強制要求業者應何時辦理。而此案為中央鼓勵民間興辦事業廢棄物及焚化爐灰渣掩埋場計劃,以保證量付處理費,採BOO方式由民間找地設廠,環保局沒有辦法指定哪裡可建,哪裡不可建,於是演變成今天的情況。 安康掩埋場,開發面積五十點四公頃,預計掩埋七百多萬立方米的焚化爐灰渣及事業廢棄物,基地位置就在中永和與新店交界的一個小山溝。在房地產狂飆的七○年代,好山好水的安坑吸引許多人來此定居。民國八十三年,安康垃圾焚化爐開始運轉之後,人口並沒有因此減少,如今已經超過了十三萬人。 依據環評法的規定,開發案需由各縣市政府聘請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環評審查委員會。環評委員審查環境影響說明書,做出不應開發、有條件通過,或是要求進一步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當開發案進入二階,環評法中才明定開發業者必須在地方舉辦公開說明會,廣徵學者及民眾疑慮,一一說明解決方案,製作二階環評報告書再送審查。這是開發過程當中,保障民眾參予的唯一機會。 安康掩埋場開發案正式曝光後,讓居民最不能接受的是,歷次環評審查會議中,地方代表持反對意見,部分環評委員也曾以地方民意反對,交通問題,安全課題等理由,建議此案審慎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但是基於民間掩埋場開發案為中央鼓勵政策,且台北縣一般廢棄物處置問題緊迫,環評最後裁定此案第一階段環評有條件通過,不必進入二階,建議組成「處置督察小組」做為監督。如此一來,此案便進入以”通過”為前提的審查流程,而公開的民眾意見參予,也就”依法”不在環評法的保障之下。 從環境安全的角度來看,安康廢棄物掩埋場設置,最令人擔心的是預定掩埋的廢棄物,有七成是焚化爐灰渣。專家研究台灣的焚化爐灰渣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光重金屬的含量,都超過環保署溶出試驗規定的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標準。然而此案卻允許灰渣直接掩埋。 在建商的計劃下,暗坑這塊地應該跟安坑其他山坡地一樣,開發為炙手可熱的大型社區,沒想到林肯大郡事件發生,營建署凍結了坡度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建築開發許可,這塊平均坡度超過60%的山坡地從此動彈不得。九十年五月,環保署制定的廢棄物掩埋場獎勵計劃,給建商這塊卡死的地一個鹹魚大翻身的機會。 根據開發單位欣福公司的設計,掩埋場除了舖設防水層,還會舖設進口的皂土毯,萬一有滲漏,皂土體積將膨脹二十倍填滿縫細,完全阻止污水外流。另一方面,由於填埋垃圾並沒有開挖的行為,也不會有崩塌的危險。至於焚化爐灰渣,因環保署目前列為無害事業廢棄物,在開發單位的認定裡依法屬於可以掩埋之廢棄物。 環保署鼓勵民間興辦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總計超過五十三億的補助款,以安坑掩埋場為例,台北縣政府和欣服公司簽下合約,保證三年進場547500立方米垃圾量。這個利潤有多大?中央補助加上地方預算,三年就有十七億多的保證收入,這還不包括從外縣市送到安坑”合法處理”的廢棄物。保守估計至少有兩百億的收入。 法治社會的遊戲規則在於理性形式、民主溝通。七月四日,安坑居民以兩年前環評審查有重大瑕疵為由,向台北縣政府正式申訴。另一方面,依照環評流程開發單位完成說明會,就等於完成溝通程序。這是開發案裁定有條件通過一階環評,這是依”法”給予安坑居民表達意見的唯一機會,然而在安坑居民的認知裡,說明會一旦開成,業者就算完成法定程序。唯有阻止說明會並且成為全國新聞,整個案子才有轉圜的空間。 於是七月七日在安康掩埋場說明會上,安坑居民傾力動員,在業者與居民沒有完全對話的情況下,結束了一場荒謬的行動。這個機會就在業者兩分半鐘的宣讀,以及居民聲嘶力竭的抗議聲中流逝了。同一天在台北縣地方版的報紙,刊登了欣服公司對聲明啟事,公告掩埋場位置、掩埋物質、營運及環境影響防範說明。這是從八十九年底至今,安康掩埋場業者第一次將此案對外公告。 安坑居民如今把最後的希望,放在要求安康掩埋場開發案進入二階環評的階段,也唯有這樣才有法源保障他們最起碼”知”的權利。 新店安坑反對掩埋場全民大聯盟,在凝聚更多安坑居民的信念下成立,從理、從法展開反對灰渣掩埋場的長期抗戰。 中央環保署制定掩埋場獎勵計劃,地方環保局依法配合辦理,開發商依法投資設廠,從上到下構成完美的廢棄物處理計劃。全台灣第一個配套中獎的地方是安坑。下一個中獎的會是哪裡?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標題 : www.whilelimitless.com/limitless-pill/nzt-48/簡介 : ISU Offic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Multimedia Catalog 借此館藏的人也借過以下館藏 :
|
書架附近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