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樂章: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第二樂章:送葬進行曲,適度的慢板(Marcia funebre:Adagio assai)
第三樂章;詼諧曲,活潑的快板(Scherzo :Allegro vivace)
第四樂章:終曲,很快的快板(Finale:Allegro molto)
一七九六年,剛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總司令的拿破崙帶軍攻打薩丁尼亞軍和義大利的奧軍,之後一連串的勝利讓法國搖身變成歐洲首強,拿破崙也在一七九九年出任法國第一執政。
貝多芬對於拿破崙的成就推崇不已,一八O三年開始譜寫第三號交響曲時,草稿標題就出現了「波那帕特」(Bonaparte, 拿破崙姓)的字樣。不過一八O四年,也就是貝多芬完成第三號交響曲的那一年,歐洲政局出現變化。拿破崙宣佈自己登基為法國皇帝,十二月二日與皇后約瑟芬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當貝多芬的學生萊斯(Ferdinand Ries)告訴老師這個消息時,貝多芬深覺受騙,他對著萊斯咆哮:「難道他也只是一個平凡人嗎?現在他也要來踐踏人民的權利,沉溺於個人的權利欲望。他要把自己放在所有人民之上,當一個暴君!」
從現存於維也納樂友協會的貝多芬手稿上,可以清楚看見當時貝多芬是用多大的力氣把封面上的「波那帕特」擦去,力氣大到扉頁上頭都破了一個洞。稍後,貝多芬懷著悲憤的心情,在樂譜上重新註明這作品是為了「歌頌與紀念一位英雄」。「英雄」交響曲的標題是樂譜在一八O六年出版時才加上的,雖然最後沒有和拿破崙畫上等號,但忠實保留下貝多芬心目中解救蒼生英雄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