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館藏資料查詢 > 詳細資料
借閱次數:


從浪漫主義到後印象 From romanticism to post impressionism 德拉克瓦洛﹑庫爾貝﹑威雅爾

  • 點閱:544
  • 評分:1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6)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1)
  • 引用(0)

從浪漫主義到後印象-德拉克洛瓦、庫爾貝、威雅爾 From Romanticism to Post Impressionism--- Delacroix, Courbet and Vuillard 繪畫傳遞的是一種類比,卻無法補捉確切的時刻 Painting can render an analogy but can’t capture the exact moment and time. 「將畫中人物理想化的同時 藝術家也會身不由己被眼前的粗俗所吸引 這也讓他感到痛苦 我不喜歡畫合理的畫 就我看來 我混亂的腦袋必須翻滾、破壞 嘗試一百種方式 才能達成目標 這種渴望在所有細節上磨練著我」 ----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 (1798 - 1863) Eugène Delacroix 路面下的影像 SOUS LES PAVES L’IMAGE 本片剖析德拉克洛瓦的知名作品《自由女神帶領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揭露畫中細節、詮釋各種象徵,並分析構圖所指。這幅畫作於一八三一年完成,在法國沙龍展首度展出時,引發許多爭議與嘲諷。那是因為畫中武裝女人的裸體?抑或是寫實場景中獲勝的人民群像?以一八三零年法國「光榮的三日」抗爭為主題,德拉克洛瓦孕育出這幅具有多重涵義的寓意畫。 「我也特別主張繪畫在本質上是一門具象的藝術 只能用來表現實際存在的事物 它是一個全然形體性的語言 其字彙就是一切可見的物體, 看不見的,不存在的抽象物體,不屬於繪畫的範疇。」 ----庫爾貝 庫爾貝 (1819 - 1877) Gustave Courbet 死亡廣場 LA PLACE DU MORT 庫爾貝以寫實主義著稱,作品不僅宛若攝影般重製現實生活,更是一種形而上的視覺及感官經驗,以全新的方式將觀畫者帶進一場巧妙的鏡像遊戲。在單純的表象下,色彩灰澀的作品隱含著繁複的意象及譬喻,一旦解其堂奧,讓人不得不嘖嘖稱奇。 一八五一年,庫爾貝的《奧南的葬禮》在巴黎沙龍展出。雖然這幅畫作表現的不過是一個葬儀場景,卻引發軒然大波。四年後,這幅畫甚至被巴黎世博會遭拒展出,庫爾貝一氣之下,在會場附近另起爐灶,自行辦展。 「九月十日,整體的線條柔和, 但在畫中保存其線條的特色,濃淡色度賦予全體合諧感, 細節...織品...不同濃淡的樹葉,有些地方顯得輕盈、透明, 他處則顯得乾燥沉鬱,四處點綴一些較剛硬的色澤 樹幹、帽子、陽傘、雨傘,愈來愈多的主題暈染, 漸入宛若文學般的場景」 ----威雅爾 威雅爾 (1868-1940) Edouard Vuillard 記憶的小徑 LES ALL?ES DU SOUVENIR 威雅爾是法國那比派畫家,一八八八年的夏季,高更在布列塔尼的阿文橋提出色面區分法及綜合主義理論,濡染象徵主義的年輕畫家便以「那比」為名,希伯來語的意譯為「先知」。那比派認為藝術是為裝飾而存在,他們受東洋藝術影響並從中擷取靈感。威雅爾放棄了色彩的深淺變化,改用強烈而不協調的色塊,並刻畫出平靜、平凡的生活光景,亦被稱為親和主義畫家。 本片詳盡剖析他的九幅《公園》系列飾版畫作,受亞力山大‧納唐森的委託於一八九四年秋天完成,但於一九二九年受金融風暴影響而遭拍賣。其中一幅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佚失。這些畫作呈現婦女與兒童在公園中嬉遊的情景,不論以威亞爾創作生涯來看或是整個裝飾藝術史而言,都被視為經典之作。迷幻的視覺元素,飄渺的透視效果充斥其中,畫面令人聯想起亮麗的假期時光,彷彿是透過朦朧薄紗去看童年回憶。平靜祥和的世界在視線的邊際外卻變得曖昧不明,予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