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館藏資料查詢 > 詳細資料
借閱次數:


國寶采風 千年中國繪畫之旅

  • 點閱:73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V.1 V.2
台北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數千件書畫品中,以山水畫作居多。光是由作品的數量,就可以看出來---山水畫不但是一種中國特有的繪畫美學型式,也是中國美術的主流。山水畫的發展,可說是源於南北朝時期。因為道家觀念的影響,藝術家開始產生「與自然合一」的思想,也開始把自己對於自然的觀察和感受,透過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山水畫也就在這時期獨立,從此成為中國繪畫傳統中,成就最輝煌一種型式。到了唐代,雖然畫家大多熱愛色彩絢麗青綠山水,但同時開創完全不用色彩的水墨山水畫,卻也是由唐代畫家起頭。當時的一位藝術理論家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論。所謂「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但卻又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強調宇宙間的創造與變化力量,這就是山水畫與一般的風景畫不一樣的地方。而北宋畫家們所創造的山水境界,在中國繪畫史上,畫下了空前絕後而永恆的一頁。在「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三幅畫中,充分表現北方崇山峻嶺的雄偉壯闊;北宋巨幅山水氣勢的動人形象,也將永遠成為世界偉大的藝術成就之一!
 
 V.3
我們的祖先,從南北朝時代開始,早就在哲學思想之中,提出「萬物與我為一」的觀念,將萬物與人類一起平等看待。受到這種觀念影響,當中國畫家以動物為題材時,特別喜歡描繪牠們的活潑與自在。各種飛鳥、鳴蟲、游魚、走獸,多半出現在大自然的悠遊狀態之中;鳥飛魚躍、琳琅滿目,構成一個生命力旺盛的世界,像照相一樣,忠實地把自然界的景像畫出來,但這卻不是宋代畫家追求的目標。畫家們強調觀察自然之外,在畫作中要展現的,還是經過藝術創造的自然精髓。「百鳥在林,好過一鳥在手」,自在飛翔的鳥類,受到最多中國畫家的喜愛,還在繪畫中將花鳥獨立出來,成為重要的一門。其實花鳥畫只是一個總稱。它的範圍包括了動物、植物、魚藻、昆蟲等自然界的各種生物,全部都是觸發中國畫家創作的好題材。這種尊重自然的精神,自唐代至今,持續不斷地融入無數畫家的作品之中。無論是追風神駿、犬貓小寵,或山野猿戲、枝頭好鳥,甚至於游魚蟲藻,都是入畫的好題材!在藝術的創造上,這一幅幅畫作,不斷創造各種寫實、寫意或寫趣的方式,所要表現的,更是對於大自然無限生機的「生之禮讚」。人的世界如果少了這些蟲魚畜獸、鳥語花香,將是多麼的枯燥乏味!即使春天,也只有一片寂寥荒涼了。
 
 V.4
大自然的神奇奧妙,一直是歷代畫家不可或缺的題材;特別是瑰麗多彩、千姿百態的花卉植物,更是在中國繪畫史上,開出一片繁花似錦、美不勝收的園地。雖然大多數的畫家畫花卉植物,主要是為了再現自然的奧妙美麗,不過,在中國繪畫創作中有一項特色,像梅蘭竹菊、水仙及松柏等一些特定題材,數百年來被反複採用,在人們的心中,早已形成了某些象徵含意。將梅蘭竹菊畫在一幅畫中,稱為「四君子」,再加上松樹和水仙,又合稱為「五清」。這些都在在展現中國畫家,將自己心中的理想性格,投射於花卉植物之中。畫家藉著自然界的各種植物,寄寓自己的身世思想和生活情感。植物與人的世界,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透過這些藝術作品,讓我們窺見了天地間欣欣向榮的無限生機,也在中國的繪畫史上,留下最五彩繽紛、馨香遍地的花鳥樂章。
 
V.5
中國歷代畫家,雖然大部份都偏好山水、花鳥或仕女、皇族人物等題材,不過對於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風俗習慣,也還是有許多的紀錄。除了描寫漁樵耕牧等各種不同的鄉村工作,還有一些是以都市百姓的生活點滴作為題材的畫。宋朝的張擇端,他畫的「清明上河圖」,主要是以北宋京都汴梁的市民百態為主題,詳細紀錄當時的人物打扮、舟車形制、各種商店,還有任何可以想得到的古代人活動。從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畫家描繪出庶民百姓的種種面貌、心情,還有他們默默從事各種工作的辛酸與喜愛。老百姓的生活點滴繁雜瑣碎,畫家在取捨之間,需要有深刻的觀察和體會,更要有悲天燘人的情懷,才能這樣如實地將貧苦百姓的生活刻畫出來!這一幕幕寫實憨厚而詼諧的人生,不但豐富了我們繪畫的多樣性,也為人物畫的範疇,增添許多人性面的關懷與同情。
 
 V.6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兩幅「出警圖」與「入蹕圖」,描繪的是明朝皇帝出京謁陵的旅程;畫卷中人物面貌冠戴服飾等,造型準確又形神兼備,筆法工整、設色妍麗,繪製工程規模浩大,正是明代宮廷院體畫,其華麗風格的代表。「出警圖」是畫皇帝騎馬出京;「入蹕圖」畫的是皇帝坐船還宮。兩幅長卷的內容人物眾多、場面宏偉、色彩絢麗、具體又細微,是難得的明代宮廷畫家,所集體合作之長篇鉅作!兩幅圖高度都超過92公分。「出警圖」的橫長有26公尺、「入蹕圖」更超過30公尺;想要全幅展開拿在手上欣賞,可不是容易的事!這兩幅圖不但是故宮所收藏手卷畫作中,最長的兩幅,也可以說是歷代繪畫作品中,少見的超級鉅作。兩幅長卷中的儀仗、舟車、服飾、制度,也大都印證文獻記載的明代規制。對於研究明宮廷史,有十分特殊的意義;它不但是藝術史上重要的成就,同時也是研究明代歷史,所不可忽視的具體資料。
 
 V.7
中國的文士,在歷史文化上,有決定性的影響力。一般說來,他們喜歡讀書、喜歡親近大自然,終其一生,懷抱著高遠的生命理想。無論是高士、隱士或文士,在畫家筆下,都有相當理想和優雅的描繪。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四十位文人相聚蘭亭。他們在此飲酒賦詩,祝福春天的來臨;後世唐宋的文人,都以「蘭亭雅集」作為他們的生命典範,並創作了許多繪畫作品。唐太宗李世民尚未登基之時,曾羅致四方之士共十八人,號稱「十八學士」,唐太宗常與他們商略古今大事,成為文人為官的最高理想形象。畫家閻立本曾為這十八位學士畫像,因而後世常以此為畫題。許多文人在面對逆境時,會選擇不同的進退處世方式,高士及隱士即是這麼形成的。歷代中最受推崇的隱逸高士,當屬晉代的陶淵明;他的品格及詩文,皆為後人大力讚揚,歷代畫家也樂於以他的行徑或詩文為題作畫。高士的脫俗氣節,與酒菊松琴相伴,形象高邁;隱士自比為漁樵耕讀,寄情文藝古玩,形象沉潛內斂;文人生活則可說是多采多姿,可以熱鬧文酒絲弦之會,也可以獨自細細品賞生活點滴等。
 
 V.8
女性的美貌儀態、服裝髮飾,甚至日常工作和生活,都是畫家入畫的絕佳題材!仕女畫從很早以前,就能呈現歷代女性優雅美麗的風姿,和她們在社會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關。早在戰國時代的長沙楚墓,就有線條流暢的「夔鳳仕女圖」帛畫。漢書中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曲折過程,更是千年來最膾炙人口的哀怨故事!不過,「仕女畫」一詞,到唐朝末年才有正式記載。綜觀中國畫家筆下的仕女圖,大都是著重於背景的故事,以及女子外在的姣好面貌、服飾之美,或藉以傳達對女性才德的要求,並不太重視女子本身的情感思維。不過,也有少數畫家能以關懷的筆調,描繪女性的內心世界,並將仕女畫帶入一個比較深刻、發人深省的層次。
 
 V.9
 在中國美術的領域,佛教藝術有絕對重要的位置。例如雲崗石窟,就是中國早期佛教藝術的代表傑作!在我們今天的生活裡,到處可以看到觀音菩薩、彌勒佛,說明佛教藝術在我們生活裡,有深遠而廣大的影響。北魏時期的敦煌壁畫中的菩薩面貌,其造型特別,而且這些壁畫比較不重視線條的表現;在色彩方面,卻比中國的繪畫更強烈、更大膽得多。後來隨著佛教漸漸深入民間信仰生活,佛像也逐漸變成中土的面貌。這些外來的影響,與本土的畫風互相融合,成為我國繪畫藝術的重要科目之一。宗教繪畫的題材雖然很多,但這些佛畫作品,不只是表現畫家的繪畫技法,最主要還是在利用這些畫像來宣教說法,並透過藝術方式,深切地表達出畫家心中,對於宗教最虔誠的信仰
 
V.10
透過對於畫家生平的瞭解,我們不但能夠深入認識畫家的內心世界,還能夠更進一步地瞭解,畫家創作的靈感來源。中國唐宋之前的畫家,多半沒有留下個人生平的記載,後人也只知道,他們幾乎都是在皇帝畫院中公職的畫工,作畫的內容,也常受到皇帝的喜好所左右,自由創作空間並不寬廣。這種情況到元代以後,有了重大的改變。當時的幾位名畫家趙孟頫、黃公望、吳鎮和倪瓚等人,不但注重畫家本身的自主性,作畫的主要目的,也只是為了抒發個人的情感。這些畫家不再週旋於皇帝貴族之間。有的隱居深山、有的與市井小民生活,甚至還以賣畫來維生。他們多半都是飽讀詩書的文人,在蒙古統治者的種族歧視下,失去科舉做官的機會,因此寫字賣畫,是他們維生的最好方式。
 
V.11
 故宮現藏的六千多件書畫名作,除了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外,在名家畫作上,歷代帝王多半會蓋上收藏印鑑。藉由解讀這些印章,我們就可追溯出這些畫作,在漫長的時間中,數度轉手易主的歷史過程。世界各國著名的博物館收藏,大都來自於古代皇室。中國皇室的收藏起源非常早,相傳唐太宗、唐玄宗都曾在書畫上用印;皇室的收藏在宋徽宗時代達到高峰。宋徽宗個人非常懂藝術,所以他不但蓋印、題簽,更將皇室的收藏,有系統地編成了四十卷的目錄,以傳之後世。之後,歷經金、元、明、清各朝,都不敢輕視文化保存的工作!民國之後,皇室的收藏開放,成為公眾性的博物館。爾後歷經戰亂、文物顛沛流離,對於倖存的文物,我們越發覺得彌足珍貴了!
 
V.12
從15、16世紀以來,西方人在商業和傳教的熱忱下來到東方,同時也帶來藝術品和藝術家,使中國人看到截然不同的歐洲藝術品。我國固有的畫法注重「神似」,表現的是整體的氣氛與筆法神韻,色彩大都平塗;但西洋畫法強調的是「光影在物體上所造成的變化」,以及「精確的物體比例」,還有「焦點透視原理」等等科學的觀點,在三、四百年前的中國,還是個非常新奇的觀念。雖然,當時的中國畫家認為,西洋畫沒有筆法神韻,只能算是工匠之作,但無論讚賞與否,在明末清初繪畫中,已經出現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的新畫風。西洋繪畫技法傳入中國,最重要的,是靠多位成為供奉宮廷畫師的西方藝術家。他們在宮內從事繪畫創作的工作,同時也向中國畫家,傳授西洋繪畫技法,是當時中西藝術文化交流的大功臣。然而,中西藝術觀念差異太大,在乾隆之後,歐洲風格的繪畫,並未繼續推廣,但西洋繪畫藝術在這段時期的影響,卻已經為我國數百年來美術的發展,打開了一扇通向國際世界的門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