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館藏資料查詢 > 詳細資料
借閱次數:


聖母峰 Everest: beyond the limit 攀越極限

  • 點閱:82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聖母峰 攀越極限夢上山巔 》- 2006年聖母峰登山季是有史以來喪生人數最多,爭議也最大的一季。Discovery頻道在當地使用先進攝影技術,全程記錄由一名經驗豐富的領隊所組織帶領的遠征隊行程。聖母峰遠征隊員是來自各行各業、夢想登上第一高峰的登山客。由於人體必須逐步適應增加的海拔,光是展開這趟遠征就是一項大工程。要花一整個月適應環境。這裡空氣稀薄,讓他們感到身體虛弱,但大夥的情誼卻更形深篤。紐西蘭人馬克英格利斯想成為第一個登上聖母峰的雙腿截肢人士。他在基地營為同樣因凍傷失去雙腿的老友雪巴人提雷套上義肢,讓提雷20年來首次得以再度行走。遠征隊展開適應攀登,要前往2萬3千呎高的北坳稜線,途中要爬上1千呎高的冰崖。部分隊員開始掙扎,包括好萊塢機車打造者提姆麥維茲。他在經歷過一場差點送命的機車車禍後,發誓要登上第一高峰。遠征隊的人都能走下去嗎?
《聖母峰 攀越極限守護先鋒 》- 在前進基地營,6百多名登山客準備登頂。在這個階段,遠征隊上的登山客必須證明自己的體力,在不到5小時內從營地爬上北坳,否則就無法繼續行程。支氣管炎和其他高海拔引起的病症,考驗某些登山客的體力,不知是否得折返基地營。提姆仍在掙扎,但打算不靠氧氣瓶登頂的丹麥氣喘患者摩根斯傑生,以快速的登山時間,讓眾人大吃一驚。本集節目也勾勒出雪巴人至關緊要的角色。羅素隊上的6名雪巴人,背著重量接近體重一半的繩索、裝備和氧氣瓶,先行出發裝設通往峰頂的4哩安全索,隊伍的其他人則繼續適應環境。
《聖母峰 攀越極限開拔攻頂 》- 等待結束。高地營地準備就緒,加上樂觀的天氣預報,羅素將隊伍分成2組,雪巴人會和遠征隊一起登頂。如果登山者遇上麻煩,雪巴人是他們保命的最佳指望。 領隊強調雪巴人不能為任何人的個人野心或自大而犧牲,並警告登山客,如果有人違背命令,讓雪巴人涉險,他就要將雪巴人撤走。隊員錄下給親人的個人影像後,士氣高昂地出發。但從1號營爬到2號營時,布萊特開始掙扎。這位消防員是否將連續兩年放棄登頂夢想,還是會繼續下去,決心在峰頂插上國旗,向911事件中殉職的同僚致敬?本集節目呈現遠征隊從一個營前往下一個營所面臨的興奮、焦慮和極端艱險。氣喘患者摩根斯能否不靠氧氣瓶撐下去?速度一直比別人慢,又有支氣管炎的提姆,能否爬到高地營?馬克的行動不便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羅素提早登頂的賭注能否成功?
《聖母峰 攀越極限死亡禁區 》- 第1組在猛烈暴風雪中抵達25,900呎的3號營,整個遠征隊按兵不動。羅素查詢所有天氣預報後,不得不做出艱難決定,要兩隊在營地等候。這個消息對摩根斯來說尤其糟糕,因為他不靠氧氣瓶登山,在如此稀薄的空氣中不宜停留太久。隔天天氣緩和,羅素讓兩組上路。第2組前往3號營,第1組則進入營地上方100呎的「死亡區」。死亡區極端的高海拔讓消化功能停止,人體開始消耗肌肉組織以取得能量。對所有人而言,死亡區充滿危險,對摩根斯來說更是如此。不靠氧氣瓶登頂是一項非凡成就。2005年,摩根斯一度曾接近峰頂不到1300呎(400公尺),但後來因凍傷而折返。眼看凍傷慢慢襲來,氧氣瓶空空如也,第1組能否安全攻頂後下山?
《聖母峰 攀越極限逞強抗命 》- 第1組隊員已經登頂,這是一場將近18小時的馬拉松登山,在華氏零下40度的低溫中,登山客開始受到凍傷之苦。當晚第2組準備攻頂,提早2小時出發以避開人潮。雖然提早出發會有幫助,但這也表示他們要在太陽升起前,多承受2小時的風寒。第2組開始攻頂,馬克英格利斯寫下歷史,成為第一個登上聖母峰的雙腿截肢者。但兩名動作較慢的登山者引發騷動,一再忽視羅素要他們折返的命令。羅素評估他們的速度、距離和剩下的氧氣後,判斷他們沒有足夠的氧氣攻頂後安全下撤。由於80%的登山意外都在下撤時發生,羅素和較低營地的其他人,對這些人的拒絕折返都非常憂心。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