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的午後》完成於一八九二年到九四年間。《牧神的午後》雖然名為前奏曲,實際上卻是首交響詩。它的創作靈感源自於馬拉梅在一八七六年出版的同名作品。德布西表示,這首曲子在表達悶熱午後牧神的慾望和夢境。昏昏欲睡的牧神看見一群美貌的女神和水神從他的面前掠過,便玩笑似的追逐著他們。最後牧神放棄了追逐,又闔起眼簾昏昏入睡。對牧神來說,夢境才是真實的世界。在德布西手中,象徵牧神的主題清晰透明,沒有銅管,也沒有打擊樂或是鈸來破壞這個寧靜的主題。這首新奇,奇蹟似的作品把音樂帶入二十世紀的領域裡。在這部作品裡,擔任長笛獨奏重任的,正是知名的長笛演奏家帕胡德。《夜曲》完成於一八九七年到九九年之間,依照德布西本人的說法,「夜曲」這個標題只是個「裝飾性」的用法,事實上,他的作品完全沒有採用一般作曲家所慣用的夜曲創作手法,而是以光影為焦點,烘托出他想要表現的意象。歌劇《佩利亞與梅麗桑》是讓德布西受到樂界重視的作品之一。這部歌劇充滿夢幻的氣氛,摒棄傳統歌劇的宣敘調,改以朗讀替代。在這張專輯裡,阿巴多選用了指揮家萊恩斯朵夫所編排的管弦樂組曲,為阿巴多與柏林愛樂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的音樂會實況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