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納一生中最後十年最主要的作品就是規模宏偉的第八、九號交響曲。第八號交響曲從1885年開始構思,1892年由漢斯‧李希特指揮維也納愛樂首演,首演的成績非常成功。這是布魯克納篇幅最長的作品,由於構思宏偉,崇仰布魯克納的人把它稱為「十九世紀音樂之冠」。首演的時候,曾經有人把這部作品歸結為「為人類文明與最高理想的奮鬥」。不過如同布魯克納其他作品,第八號交響曲並沒有特別的文學情節,而是一部深刻、有哲學嚴肅意味又富於描寫心理的作品。 由於作品的結構宏偉,布魯克納相對的也採用較一般龐大的管弦樂編制,並首度,也是最後一次使用豎琴。布魯克納前後一共為第九號交響曲修改過六回,但是一直到他於1896年逝世前都沒能完成,只留下三個樂章,1903年由維也納愛樂首演。樂曲在莊嚴神祕的氣氛中開始,雖然中間穿插有詼諧曲樂段,但是樂曲最後還是回歸到莊嚴的風格,特別是布魯克納還在終樂章引用自己的《B小調彌撒》〈光榮頌〉主題,更增加其宏偉肅穆的感覺。這首交響曲不但有富麗堂皇的音響色彩,強韌的結構裡又有宏大的幅度與豐富的抒情性與節奏感,旋律的吟唱更是如詩如畫。除了絕對掌控音樂的詮釋,卡拉揚對於音樂演出的影片拍攝方法也有一套自己的觀點。他從七○年代開始親自參與影片導演工作,包括這一張錄製於1970年代末期的專輯。卡拉揚多次錄製過布魯克納的交響曲,特別是錄製於1979年的第八號交響曲。第九號交響曲為1978在維也納的演出實況,展現出高雅的氣度與圓熟的技巧、戲劇性的對比與結構張力,樂句與樂句、樂章與樂章間的高潮起伏、呼吸脈動更是完美的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