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是二十世紀最早將馬勒帶進主流交響樂團演出行列的∘一生寫了九首交響曲﹐卻一直深感自己的時代不能瞭解自己的作品的馬勒﹐在伯恩斯坦來臨之前﹐雖然也有華爾特﹑克倫培勒﹑福特萬格勒﹑謝爾罕等人在發揚他的作品﹐但是伯恩斯坦卻是第一位讓聽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的傳統音樂愛好者感受到馬勒音樂魅力﹑發現這些音樂的親和力和通俗色彩的∘就像這兩份在1968年完成﹑由他親自擔任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作品﹐伯恩斯坦在這兩套註定在美國永遠無法受到廣泛歡迎的德語藝術歌曲作品中﹐嘗試灌注一些他自己希望找到的馬勒靈感﹑也希望在尚未能說服唱片公司支持他以管弦樂團伴奏這套歌曲錄音之前﹐先邀請到幾位在這方面演唱素有經驗的名家來為他的馬勒探索計劃背書並增加他個人的馬勒經驗﹐好讓這套錄音能夠對美國的愛樂者又更大的吸引力∘這份苦心﹐就這套錄音本身而言﹐是還未能獲得青睞的﹐但伯恩斯坦卻在同時期灌錄的馬勒交響曲中找到了出路﹐從這套歌曲集延伸到他生平的第一套馬勒交響曲全集﹐這中間其實有一道清晰的脈絡可循∘在這兩套錄音中﹐路德薇希和貝瑞日後還會再與伯恩斯坦合作管弦樂版的錄音﹐而費雪狄斯考則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上以初出道的二十多歲稚齡和大師福特萬格勒合作過同一套曲目﹐並且灌錄經典∘伯恩斯坦當然是抱著從費雪狄斯考身上獲得福特萬格勒等親炙過馬勒演出者的經驗﹐這種大師級的合作和傳承﹐對於演出者本人的益處﹐就和它對聽者一樣﹐都是健康且正面的∘就因為這樣﹐這兩份錄音才具有經典的歷史意義∘另外﹐這兩份錄音是少數正式發行中由伯恩斯坦掛名鋼琴伴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