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版本的演奏稍為凌厲和決斷,從嚴謹的音樂結構中解讀巴赫另一面。穆洛娃琴藝高超,畢業於著名的莫斯科國立音樂學院,有濃郁的蘇俄學派風格,掌握旋律、聲部線條的能力非凡超卓,還原巴洛克時期古典樂風。
二百多年來,巴哈的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被小提琴家們視為試金石,也是一生最想「征服」的作品,但是它的確切創作時間不詳,很可能是巴哈柯登時期為樂團優秀小提琴家史比斯而寫。而巴哈的小提琴協奏曲與早期意大利如柯瑞裡、維瓦第的協奏曲風格非常相似,獨奏樂器與樂團具有鮮明的對比色彩,但是樂曲進行的方向是由獨奏者控制,表現獨奏技巧之餘,使得音樂更加生動豐富。
巴哈的小提琴協奏曲多半是柯登時期的作品,第一號協奏曲洋溢著意大利式的情趣並具有巴哈獨特的莊嚴氣息與精緻性;第二號協奏曲是巴哈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獨奏個性分明,樂曲整體效果華麗絢爛而且表情豐富。
雙小提琴協奏曲可說是音樂史上同類型作品的不朽佳作,巴哈在這部作品中發揮了驚人的音樂天份,至今還沒有一部雙小提琴協奏曲能夠凌越其上。儘管巴哈的協奏曲編制不是很大,你能想像不到十個人的組合,如何能演出一首協奏曲嗎?小提琴女傑穆洛娃近年召集了幾位有志一同的年輕人組成「穆洛娃室內樂團」,他們的編制雖然不大,也沒有設指揮,但是精緻的演出卻相當新穎而且討好。